背景:社群、网课、打卡群的盛行,会有很多陌生人加微信好友。有的朋友一见如故,微信交流也会有很多收获,但大部分微信朋友是作为一种弱连接或者不连接存在的。有的朋友,只看朋友圈的感言和分享都会有收获,也有很多加好友的微商,或者是朋友圈里会发一些很生活细节的事情,朋友圈被刷屏,对注意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怎样去筛选添加整理陌生微信好友?
网络的普及,微信的流行,让我们的链接更加的方便和快捷。随时联系,永远在线。这是网络时代带给我们巨大的红利。与此同时,链接的低成本,网上可以有机会认识和接触到更多的人。在网上,在社群,我们可以随时可以加人,别人也可以随时加我们。别人加我的时候,是否通过?通过之后是否关注对方的朋友圈?这一系列的问题,追问下来,关乎你我所有人。1/6社群集合集体智慧,试图给出自己的方法论。
我们的现状:
微信是腾讯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支持Android以及iOS作业系统的即时通讯软体。使用者可以透过客户端与好友分享文字、图片以及贴图,并支持分组聊天和语音、视讯对讲功能、广播(一对多)消息、照片/视讯共享、位置共享、讯息交流联系、微信支付、理财通,游戏等服务,并有共享流媒体内容的Feed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探测器”和“附近的人”快速新增好友。
微信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互联网产品之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每个人都有很多的不同的微信群:工作群、学习群、家庭群等等,同时也拥有着很多好友:家人、同事、同学、朋友。朋友有很多种,有可能是多年好友,还有可能是一见如故的学习战友,还有一些就是“陌生好友”,他们会通过各种花样的套路加你为好友,或者是“诱惑”你去加他们,但慢慢的发现突然很多貌似“优秀”的好友变成了广告商、微商,并且开始偷偷刷屏,屏蔽一批又一批,耗时耗力,所以怎样去筛选,整理进一步升级加的陌生微信好友,显得尤为重要。
在微信这个生态环境中,加人和被加是一个事实。我们生而孤独却又无时不在枷锁之中。大家都渴望被与人链接或者被关注。但是每个有人又都有自己的界限。
如此迅速的节奏带给我们巨大的困扰:
1:微信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在无意之中,会不断蚕食我们的注意力。
2:抱着索取的心态去加陌生的微信好友,必然是不长久的事。
3:碎片化的群信息和言论,容易影响我们对不擅长领域的思维与判断。
在微信面前我们是笨拙的,因为我们没有相关的经验。
我们笨在哪里?
1.笨在随便的加一些好友,给他们开出了直达你“村庄”的“路引”。
2.笨在给了微信好友们时时刻刻叩开我们耳朵、眼睛的权力,他们只要一发布更新就让你“分享他们的快乐”。
3.笨在我们给自己留了太多无聊的时间,不知道当好时间方面的“吝啬鬼”。
4.笨在我们一天天的吞下“毒丸”而不自知,成了案板上的鱼肉。
5.笨在我们天天让自己的小货车在微信的道路上“空跑”,别人是来回都装货物,我们是天天“干烧油”,而这油就是我们生命。
总结:我们如此笨拙,所以需要珍爱生命、善用微信。
问题来了,怎么使用微信?
关系需要用心经营,加好友不管是自己主动链接加还是别人请求加的,都要有交换信息的过程,交换信息就是产生链接。我们给出几点建议?
第一是及时记录要点。想要拥有丰富的人脉网络,就需要从链接的第一天开始建立联系,相互介绍自己,初步了解对方,然后分类,在交换联系方式的同时做记录,记录的信息应该包括:职业、爱好、坐标、对方的关注点等等。有了这些信息,下次需要找这个人时,就可以迅速地重建联系进行沟通。
第二是区分“绑定资本”和“桥梁资本”。这两种资本是哈佛大学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主任罗伯特·帕特南在《独自打保龄球》一书中提出的。“绑定资本”指的是和你自己的背景比较相似的群体,比如你的同行。“桥梁资本”指的就是其他和你领域不同的多样化人脉。绑定资本可以帮你在行业内建立深厚的关系,但桥梁资本可以帮你延伸到其他领域,为你提供多样化的人脉资源和信息资源,所以二者都需要好好维护。当你看到和他们相关的行业资讯,可以迅速分享给他们;在朋友圈等信息发布空间发现了对方的值得祝贺时,也可以向对方简单祝贺,通过信息交流构建再次联系的机会。
第三是分类进行维护。每个人都应该把人脉按照重要程度分类,然后以不同的频率进行维护。比如把一些价值观相同的好友继续升级成朋友,可以见面或者打电话沟通,不一定非要向他们咨询什么问题,只要简单地问候一下。如果是普通好友,一年联系一次,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是春节时给对方拜年,过程不用很长,但一定要叫出对方的尊称,并表示对对方的问候。
具体如何使用微信和朋友圈?
熟人社交双刃剑
微信社交的模式围绕熟人展开,然而社会关系的分级和分层是潜在的,这让很多人忽视分层次社交的重要性。
朋友圈有两个功能:(1)不看他的朋友圈(2)不让他看你的朋友圈。这两个神级功能为我们指明了朋友圈的标准用法,只是我们没有刻意去参悟。
上述两款在告诉我们:
(1)注意力有限。每一个关注都有成本,也有价值,要按照性价比做减法。
(2)被关注有价。每一个被关注对自己有潜在风险,对关注者有潜在收益,重视自己隐私和观点的价值。
基于这两点认识,对于后续功能(分组可见,期间可见等)的使用就都在术的层面,这里就不赘述了
社交功率放大器
微信通讯录能够记录和整理你的社交对象,备注名称、标签分组、简要描述都是非常实用的功能。通过这些功能,能够有效放大可承载的社交范围,减轻记忆社交关系的负荷。这台"社交功率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取决于对这三个功能认知:
(1)标签分组的逻辑
(2)备注命名的逻辑
(3)简要描述的内容
如何看待标签分组?换句话说,就是你如何架构和划分自己的社交空间?结合目前功能来看,也等同于你如何安排你的信息对社交圈的披露程度?后续微信肯定会在标签分组中绑定越来越多的权限,我们拭目以待。
提出几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1)切勿将分组与备注命名的作用相混淆。
(2)总有一天你要重新为所有好友标记标签,那为什么不趁早?
(3)着手建立标记前,一定要先考虑分组的结构,尽量考虑你未来换工作,换公司、换行业、多种兴趣、多种关系、多种亲疏远近的可能。
(4)要把微信当成不断迭代进化的生物,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变化,用变化去适应变化。
无限群聊焦虑源
工作群、校友群、兴趣群、临时群、知识群等等,本人自己的置顶群已经占据了首屏全部的空间。这是相当危险的信号。
"断舍离"是基本的原则。
就好比你有一百根不同的笔,但用来写字的只有一支,另外99支的作用除了占地方、满足占有欲、增加安全感外,就是给你在每次拿笔的时候增加了99倍的焦虑负担。
把"收藏"和"实用"的功能分开。微信群显然不是为了收藏,也不要幻想有朝一日沦为微商,会需要那些群救命。实际上,任何未经耕耘的群,都不会有好的收获。
表情使用万金油
1.千言万语不如一个傻笑。
2.千恩万谢不及一个拱手。
3.千娇百媚不如两行泪目。
掌握社交主动权。一个成熟、独立的人,哪怕在职场、家庭的被动、被安排的交往中,也会有意识的尽可能掌握主动权,最终获得对人生的控制权。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完全有能力发展新关系,维护旧关系。
给出几个方法论:
1,想要优质高效的社交圈,记住3个数字150:把你常联系的人,保持在150人左右;5:最亲密的人,频繁联系的,控制在5个人,拓展到不同领域,每个领域也不要超过5个。6: 其他触及不到的人,用六度空间理论拓展。
2.人际圈管理。将固定来往的社交对象,分类、分层,按类别、层级付诸行动。
3.一个人社交形象的管理。公之于众的总和是你的社交形象。明确你的社交主形象,让它服务于你的人生目标。
网络时代,要将网络作为你的社交管理的重镇,从网名、头像、公共空间更新管理起。
1、会搜索变强大。搜索联系人、微信群的人、微信公众号、群聊天记录、朋友圈等,快速了解Ta是怎样的人,是否你的强链接,还是弱关系。
2、会群发常互动。我-设置-通用-功能-群发助手-开始群发-新建群发-选择人-写信息-发送。互动才有来往,一个月群发一次手写的节日祝福,没互动的弱关系,删。
3、通讯录做标签。通讯录-标签-选人-起名,如1/6,007等暂时重要好友,备注好以防误删。
4、朋友圈用设置。有些暂时不能删的同学好友刷屏微商广告,就设置不看其朋友圈。
最后,判断有效社交的标准:“或者高兴,或者推进”。
微信是把剑,用好了可以伤人,用不好会被误伤。希望我们积极修炼剑术,百炼成钢。让微信真正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我们沉迷其中。
参与本次讨论的有:张文春、霍亮、李双双、李小蕾、李耕、刘文博、王大慰、陆富龙、郑艳丹、易峰、李丽、张亚伟。
感谢大家。
转发是最好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