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说过:“我来到一座城,因为这座城里有你,对一座城的回忆,是从认识你开始的。”表弟今天拿着去南京读大学的飞机票拍照在咱们家族微信群进行展示,突然发现,除了海南,江苏南京就是我呆的时间最长的一座城市,而且无论哪次来到这里,都会与一位长者相会,此人总能用他丰富的学识开阔我的视野,充实我的教学思想。
十四年前来到这儿,懵懵懂懂,呆的时间虽长,但因心智单纯无知,总是不得要领,只能领会只言片语,在头脑中有个模糊的概念。
十年前来到这儿,匆匆而来,匆匆离去。当年的语文素养大赛在让我领略选手魅力的同时,也提醒着自己作为语文教师的欠缺和不足。与长者的相聚更为短暂,只是一餐饭的时间,但是他耐心的等待和热情的招待如同那四月的江南,在我心底留下了美好而温暖的回忆。
六年前,我又来到了南京,而且是为了与长者相会而来。三月的江南并非想象中的烟雨迷蒙,下了飞机,坐上地铁,一路飞驰。路上零星可见一垄垄金黄的油菜花田以及一棵棵春光烂漫的粉红桃树,在明艳的阳光照射下,似乎更加生动耀眼。看着看着,想起前几日的木棉,突然感觉,无论是江南还是海南,到处都是春意盎然的,心里多了一点淡淡的欣喜。细心的长者给我此处的南京之行做了周到的安排,已经在较为安静、交通便利的翠屏山订好酒店,我只须照着他的指示拎包入住即可。
下了地铁,顺利地找到入住的酒店,用餐之后。忙碌了一天的长者匆匆赶来,顾不得疲劳就打开了话匣子,开始领着我们关注台湾政局,洪秀柱当选国民党主席后他的观望;和我们畅谈近几年他所做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编写的一系列教材,做的一系列改革以及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见解。他眉飞色舞地讲着,我们谦卑认真地听着,内心有着敬佩和欣赏,听到精辟的地方会拿出纸笔做下记录,也对他耗费心血编写的教材多了一份向往。
我欣赏他所提出的“一目十行”阅读法,因为看了不少桐华的小说,很欣赏桐华的文笔和才华,而她也曾在自己的自传小说《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中提过天才少年陈劲传授给她“一目十行”的阅读方法对她学习的提升和博览群书奠定了基础。因此,我相信人的潜能无限,也确实可以做到一目十行,阅读量的增加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开阔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看似闲庭信步的闲聊里,我是可以意味出长者想传达的信息和教学观的。他的闲聊中指向性非常明确,只是隐含在具体而真实的事例中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并非要照本宣科,其实我们可以做,我们能够做的更多,重要的是你要潜下心来研究,愿意比常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事,也要更加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工作。继而谈到课标,谈到他的语文教学观。在他看来语文教学就是要解决四个问题:1、课文写什么内容?2、作者是如何表达的?3、作者运用了哪些词句来表达想传递的信息?4、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四个问题其实就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常常顾此失彼,很难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专家的观点也很难达成一致,不是偏左就是偏右,偏得厉害时又矫枉过正。像长者所说,过分的关注文本表达,提出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也会出现古人写八股文的弊端。技法固然重要,也应该关注文本传达的信息,表达的情感。长者也明确地和我们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听、说、读、写、书学习字、词、句、段、篇。语文学习中的诵读和积累非常有必要,更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为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老师在课堂上要提出明确的要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我发现这一个观点和熊梅博士的个性化教学理念实际上不谋而合。
回忆过往,记录片段,感恩于心。愿疫情早日结束,期待春暖花开时节再次与君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