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阅读的内容是第4夜 6-10小节
一、精读原文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
不可以表扬也不可以批评,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
为什么不可以表扬呢?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表扬这种行为的实质,其实是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出的评价。
比如说孩子在厨房帮你做饭,妈妈会跟他说你很了不起,但是如果丈夫做了同样的事情,他就不会表扬。
其实孩子的母亲在无意之中营造了一种上下级的关系,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
我们表扬或批评他人时,只有“用糖还是用鞭子”的区别,他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纵。
阿德勒心理学,强烈否定赏罚教育,就是因为他是为了操纵孩子。
阿德勒心理学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横向关系即平等,虽然不同但平等。
我们所说的自卑感就是从纵向关系之中产生的一种意识,但我们能够对所有人都建立起虽不同但平等的横向关系,那就根本就不会产生自卑情结。
有鼓励才有勇气
人为什么会去干涉别人呢?
其实背后也是一种纵向关系,正是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把别人看得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去干涉。命令孩子“好好学习”的父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是不是我遇到一些非常苦恼的人,我们也没办法去帮助他呢?
当然不是的,我们可以做一些不是干涉的“援助”。
干涉,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预,作出好好学习,你要考上那个大学之类的指示。
援助是努力地帮助他本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
既不表扬也不批评。阿德勒心理学把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
有价值就有勇气
我们经常会用“谢谢”对帮助自己的伙伴表示感谢,或者说我很高兴之类的话,来传达自己喜悦,这就是基于横向关系的鼓励法。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评价他人,评价性的语言是基于纵向关系的语言。
❣️问题:人怎样才能够获得勇气?
回答:阿德勒的见解是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问题:究竟怎样才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
回答:非常简单!人只有在可以体会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
❣️问题:有用才能够感觉到自己有价值。那么卧病在床的病人,他只能靠别人来照顾,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用。
回答:那这时候我们不能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比如说我们的爸爸妈妈,仅仅是他们活着这件事情,就可以支撑你和家人的心,发挥巨大的作用。
❣️举个例子
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运动样样满分上好大学进大公司,如果是跟这种理想孩子的形象相比,就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不满,其实我们是从理想形象的100分钟一点一点扣分,那这就是评价的想法。
加法:如果我们不把孩子跟任何人相比,把他看作他自己。对他的存在心怀喜悦与感激。从0出发,那么我们收获的将是一波又一波的喜悦。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
如果你和某人建立起纵向关系,那么你就会不自觉地用纵向去把握所有的人际关系。
但是如果你能够与某个人建立横向关系,也就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那就是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以此为突破口,所有的人际关系都会朝着横向发展。
我们并不是说把所有人都变成朋友,或者说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对待每一个人,不是这样的,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二、总结和梳理
我觉得本章节让我感触最深的主要是两个方法,一个是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一个是加法和减法。
横向关系与纵向关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是倾向于使用纵向关系,比如说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我们会觉得孩子很多方面都不知道,我们把它的位置是看得比较低的啊,那这时候我们会去干涉他,而不是引导他。
如果我们和孩子建立起横向关系,孩子和我们虽不同,但平等。我们其实是应该更多的采用鼓励的方法,而不是批评或者是表扬的方法。
加法和减
加法和减法其实文章中没有提到,是我这么来命名的,因为它会更加的简单一些。
我们和孩子的关系
如果我们是用的减法,相当于就是我们开始把孩子看作是一个超能孩子,一个完美的孩子。当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我们就一点一点一点给他减分,然后这个过程中我们是非常痛苦的。
但是如果我们对孩子的存在,孩子健健康康的活着,就已经非常的心存感激了。我们以这个为0点,我们来一点一点的往上加,孩子的每一份成长和收获都是额外的惊喜,那这样的话我们整个状态是不一样的,是非常开心的。
三、工具化可视化
横向关系
虽不同但平等
使用鼓励的方法
纵向关系
把他人看低,或者把自己看得比他人低
使用批评/表扬的方法
暖阳(nuany510)邀请你
和我一起,共读100本父母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