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话"想"
我有很多想做的事儿,包括旅行,包括读书,包括写作,包括健身,,,,诸如此类,列举不完。遗憾的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坚持其中的任何一件事。
关于旅行,原本这是一件与坚持没有半毛钱关系的事儿,只要我愿意,时间允许,经济条件尚可的前提下,可以说走就走,世界这么大,到处去看看。可是天知道要同时凑齐前面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有多难。
先说说经济这个令人忧伤的话题,前面的二十多年是伸手党,上学读书爹妈花钱,吃饭穿衣爹妈花钱,聚会玩乐当然还是爹妈花钱。再跟父母说缺笔旅游的经费,哎,朋友,你这就过分了啊。综上所诉,学生时代因为条(兜)件(里)限(没)制(钱),旅游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故走过的地方也是寥寥无几。
后来的后来,我终于毕业了,工作了,有钱了,不做伸手党了。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周一上班,周二上班,三四五还是要上班,寒假暑假呢,哦,不好意思,已经工作的孩子已经不知寒暑假为何物了,兜里好不容易有两毛钱工资了吧,我没那么多时间了,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是绝望啊。
最后当我兜里有钱且等来假期,我突然觉得在家睡觉才是最幸福的,所以旅游这件事情也就无疾而终了。
关于读书,那大概要追溯到很久以前了。毕业近一年的时间里,拿起书本的次数本就屈指可数,常常是读不到两页就开始刷手机,或是困意袭来,静下心来读书的时候真真是没有的。
真正爱读书的时候应该是初高中时代吧,那时候上的是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学校管理相比其他公办学校来说颇为严格,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能背着老师偷偷看几页闲书真的是无比美好的事情了。初中时正是小姑娘情犊初开的年纪,班上的女生都爱看类似灰姑娘巧遇富家公子,相知相爱,幸福一生的言情小说。我那时候因为懵懂无知,反倒偏爱“故事会”,“鬼故事”这类话本子,现在想起来初中时的零花钱大概都奉献给了三块五一本的故事会了吧。高中时受语文老师的影响,转而偏爱“青年文摘”,“读者”这一类的刊物,那时候的作文素材也大抵来源于此。依稀还记得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这些刊物上发表豆腐块,也曾试着投稿过,因为水平有限当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关于写作,这可能是唯一一件我一直喜欢,没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情,毕竟写作的范围太广了,可以是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一直被迫要写的语文作文,也可以是闲来无事抄写的各种诗词句子,甚至是互联网时代偶尔发表的说说,qq日志以及微信朋友圈等等。我想这也是“想与你分享的事儿”诞生的原因,正是因为我想把写作这件事情进行到底。
关于健身,目前一直停留在“想”的阶段,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会付诸于行动,等到那一天再来与君促膝谈之,,,
二.话"分享"
我说的的“分享”无非是让你们也能体会到我自己的感受。原本“分享”这件事有很多途径,而我选择了“写”这种最间接的方式,可能是我渐渐发现步入社会后的自己开始变得内敛,越来越不善言辞,说话的欲望变得淡薄。也可能是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日渐忙碌,并没有那么多时间慢慢絮叨今天吃了什么,做了什么,遇见了什么。如此分析,“写”倒成了最好的表达方式,我可以静下心来细细叙述那些我要分享的事儿,一边想,一边写,仔细斟酌,写得不恰当的地方还可以改,继而展开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
以后 “想与你分享的事儿”都在这里,等你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