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琢磨先生是在8年前的一本叫《培训师》的书,文中的男主拥有多位女友,整天话里夹着中英文而且理论一套一套的,还经常满世界飞,我就想这个作者应该就是那种有才,又帅还多金的人吧,比如像《在云端》那部电影的男主:乔治.克鲁尼。
第一次亲眼见到琢磨先生真人是在5年前我邀请他来给公司上《7 habits》内训,当看到先生的时候,我完全没法对上他在《培训师》描述的形象;“瘦、小、矮”还夹着浓浓的山东口音,那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要退货,而且是打差评的那种。好在两天的培训学员的笑果和效果都不错,就让我对先生再一次刮目相看。
第一次真正成为琢磨先生的学生是在上周末的深圳,学习《幽默的艺术和技术》一课,虽然已见过好几次先生,但这次学习依旧“宛如初见”,通过上课学习,了解幽默背后的原理和方法。
在维基百科中,美国一个专门的“幽默研究实验室”在2010年发表了一个通用的幽默理论,就是“温和的违反”(benign violation),我在这次复盘文章就以温和、违反以及呈现三个主题来展开。
一、温和
首先,先生用卖内衣的经验在告诉我们“小细节,大文章”来开始幽默之旅,从为领导写稿到瘫痪领导,就是一步一步通过把别人不注意的细节做到极致,然后又引申到因为失恋所以去上海发展的历程。其中我记忆最深的一幕是“坐在出租车上,阳光照映树影在大腿上,一树一树略过,给你前行的力量”,此刻突然间我想起类似的场景:在N年前去办理父亲后事的一个早上,我坐在公车上,外面的阳光透着树影断续的照在脸上,脑里出现一幕幕父亲生前的场景,然后我这个超过30岁的油腻男人,眼泪忍不住往下掉,为了不让别人看到,还故意把头转到外面,同时也是那时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以及给予我前行的力量。
场景描述得越清晰,就很容易就代入到场景当中,进入场景中就是所谓的入了局,在此其间,只要有一些违反的地方,就很容易形成幽默的效果,特别是课程开始的阶段,这个过程做得非常好。
其次,温和还包括对历史和经典人物的引用,从罗素到叔本华,从西游到三国,再到与名人进行对比,这些方法都是降低了听众的认知难度,从而更容易接受作者的引导,此时作者只需要做一些洋为中用或古为今用的操作,就会让幽默呈现,例如先生最火的微博“三国体”,就是用如果三国时期就有微博,他们会怎么写来进行描述,这当中就出现大量笑点和兴奋点。
最后,温和来自于对自己的认知,也就是“4T”原则,如何面对过去的自己以及如何展望未来甚至如何面对死亡的时刻。很多时候人们都很忙,一方面是工作原因,另一方面是用忙来摆脱了解自己,因为在无事可干的时候,人们往往最为焦虑,但不去了解自己就会不断重复各种忙、乱当中,还以为人生就应当如此。在课中,先生还教我们保持好奇心和把爱当成动词,这两个方法就是不断有探究精神而且还能自我修复,当能做到这样并且对自我的认知清晰后,那么怎么被吐槽和如何自嘲就变动更云淡风清了,而被吐槽和自嘲是幽默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二、违反
这部分就是工具及方法论,我们看到幼少的小孩微笑时就会发笑,特别是外面的环境越是勾心斗角,小孩越纯真的笑会让人更感幽默;而看到比处景差的人所做的无聊事情就会发笑,特别是看到别人倒霉的时候笑得更厉害;还有看到一本正经的情况下突然来个“不正经”的违反,这个也是会笑,这部分就是先生所提到的三个幽默论。
另外在生活中也需要不断琢磨事情,最简单的吃饭、做家务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同时再通过技巧方法进行与别不同的反差,形成之前的“违反”。
“违反”的工具需要有结构作为前提,而不是单纯一个个段子,让幽默形成一种可研究的逻辑。其中一个最深刻的例子是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逻辑延展,因为我太太曾经在四大工作过,所以更容易代入到相关场景中,比如四大的员工工资二年买车,五年买房,十年买墓地(只有最后一项是对的),引申出四大投行等等,内容详实而又有足够的笑点。
最后“违反”的工具还有十二种笑点制造方法,都是与制造“落差”有关,通过矛盾、类比、自嘲、模仿等等让观众看到与自己设想不同而又能说得通的笑点,所谓的“意料之外,情理当中”。每一个方法学完后,我再去想想令人发笑的话题,确实大多都有以上的手段,所以通过学习可以在每次设计幽默的时候,有招可使。
三、呈现
两天的课程有了温和的主菜和违反的助料后就要有大厨把它们做出来了,而课程的大厨就是表演。无论是先生在课程的表演还是在课间的拍照环节,都是尽显“戏精本精”(下面几张图片自己体会下)。
幽默就是要用个人的表演来带动气场与观众,越是夸张的表演越是能获得极高的评价,而做到夸张至少要有两个条件,就是放下面子,简称不要面,因为总是端着是没有人会喜欢的;第二个就是内心强大,无论成败与否,或者形象是否受损,都不能放在心上,每一次表演都如同第一次表演一样“宛如初见”。
最后,作为一个工具控,我当然非常留意先生展示时所用到的工具,比如我留意到先生是用iPad pro十寸接投影,用keynotes放幻灯片,用Goodnotes来板书;在课程呈现当中用到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这些都是工具的一部分,用好的工具会对结果事半功倍,包括以上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如此。
但工具再好,都要有背后的口诀,也即是运行逻辑,因为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和需要实践的学问,需要不断去思索和练习甚至无数表演才能真正掌握,而先生也为学员准备好了线上线下表演平台的机会,这在过去所有培训学习当中都未曾遇到的事情,也希望借助这个平台,真正做到以幽默的方式过一生。
幽默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技术,当不懂得背后的原理前只有笑与不笑的结果,但真正学懂后,那么任何的幽默都值得去研究和分析,如同题目一般,对待生活与幽默都应“宛如初见”。
我是F54期梁庆祥,让我们以幽默的方式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