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接到班主任老师的信息,正月十六儿子要返校了,鼻子酸酸的,还没走已经在想念,究竟是谁更离不开谁?究竟是谁更依靠着谁多一点?好舍不得!
儿子是一个高一的学生,寄宿制,每两周回家一次。住校半年,孩子学习、住宿都很适应,和老师、同学的相处也没有问题。放假在家的一个月,很多时候都被他感动着,感动着他的懂事,与其说懂事,不如说儿子真的长大了,有了责任,有了担当。
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收拾家,儿子除了每天完成计划的作业,一直问我:“妈妈,咱们什么时候开始整理家?”我说:“不急,妈妈休息了再说。”儿子点点头:“那我抓紧时间写作业,玻璃和灯包给我吧,你放心就行。”在以前,儿子也会这样来说:“妈妈,我能干点啥?”每次,我都是安排一些简单的小事,只要参与就好。从没想过孩子主动承担很多,所以,我也只是听听而已。
周六,儿子早早就起床了,取下纱窗,一个人认真地拿着擦玻璃器开始擦起了玻璃,一上午的时间从没有听过一句抱怨,在以前应该就是三分钟的热度吧,耐心不是很足的。现在,每次擦完一个家的玻璃,总是笑笑,似乎很满意自己的劳动成果。
打扫家,张罗着贴对联,采购食品,一个超级暖的男生;公交车上主动让座位,买东西时主动帮陌生人提东西,再也不需要提醒,而今已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我在心里默默地竖起大拇指:我的孩子好棒!
以前,总是盼着儿子长大,今天,儿子瞬间长大了,假期中那些小感动折射的是儿子骨子里的善良、孝顺,好欣慰又好回忆童年的样子,复杂的心情只能自己体会。因为长大,就意味着要感受 人生,有时很苦。因为长大意味着孩子将会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将会有自己独立的生活。
台湾作家龙应台《目送》中有这样写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是的,孩子的成长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但确实总有一份不舍藏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