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算是读书较多的了。小学的时候,我就求着在市里上初中的姐姐给我买《三国演义》来看,那时在农村小学里是没有人看过的。小学的我有时候我还拿哥哥姐姐初中的课本来看,那时应该是我的阅读的起点,那时只要看得懂的都翻一遍,特别是历史书,语文书,地理书,小学的我都把初中的课本看了遍。
到了市里的初中之后,条件更好了,当时的语文老师兼职卖点书,记得50元的一套书12本名著,包括《钢铁怎么炼成的》、《骆驼祥子》..等等,那时候看那些书就是为了看故事,那时我历史特别好,这样跟我喜欢看历史故事有关,语文作文也不错,也和比同学们多看了几本书有关。
到了高中之后,反而没有怎么看书了,看些杂志《读者》、《看天下》之类的。
大学看的书也不多,但是电影看得多,豆瓣前250基本看完。
现在,工作3年后,经历过一定事情之后,才发现年轻时看的书,只看懂了表面的故事情节,因为生活经历的缺失,所以不能感悟到作者的感受。而且大部分看的书都忘了,只留下只言片字残留在脑海中。
现在工作三年,结了婚,为人子女同时又为人父母,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工作上、个人都急需帮助成长的精神食粮,正是看书的时间点。可惜现在时间不如以前上学那般充裕,需要工作,需要陪伴家人。只能尽可能的高效工作,利用零散时间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