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刘家大院
小城的北面,距离县医院不到两三百米,矗立着一个古院落,这是明朝有名御使刘望海在60岁所建的宅邸。他官至云南广东两省巡按,故以按察使衔辞官归故里。朝廷赐建四马拖车式府第。院内众多石坊留下许多当年的荣耀记忆。
整座院落是典型的闽南式古大厝,也是一种"宫式大厝",故又名"皇宫起",形似殿宇,富丽堂皇,前埕后厝,坐北朝南,三开间加双护厝,红砖白石墙体,双翅燕尾脊。
在闽南语里,"厝"是房子意思。白色花岗岩与红色清水砖混砌的"出砖入石"墙体,在色彩上既和谐又有视觉冲击的美感,尤其是它墙身上用泥塑作的浅浮雕,图案多样,多为麒麟,祥云,喜鹊等为吉祥造型,雕工细致生动,活灵活现。
院落由四大古厝组成,每座大厝均为"光厅暗屋"的布局。中间厅堂宽敞明亮,为祭祀祖先,神明及会客的场所。大厅正面墙上有的挂有名家名画,有的是一副对联,多为治家警世类的,祭祀的供桌是贵重的木材制成,比普通桌子高出一大截,平常供品少时,桌上会有精美的花瓶,里面当季的鲜花弥漫着清香。厅堂边上各设置一张小茶几和两把靠背椅,用于接待来客。两厅堂两侧为东西大房,是主要居室。大房房门悬布帘,以屋顶小窗采光,室内较暗。大房的门槛总是比较高,小时走进去有点费劲,当时心里一直想不明白这门槛怎么就不能弄低点。长大后从书里知道,越是有名望的家族,门槛越是高的。不是有句话说"你家门槛高,高攀不上"吗?房前有一梳洗的地方,大房后有后房,是婢妾居室或存放随身用物,箱笼的储藏间。厢房之外。两侧有纵向长屋,即"护厝"。两侧均留有通巷,成为前后各院落出入的通道。我记得每条通巷都有一口水井,保证每落大厝的用水便利。小时候,经常到临近的第一大厝巷子里提水,到那里还得下几道台阶,遇上雨天,上面长满青苔,有时不小心会滑倒,淋湿一身。
每落厅前有天井,用以保证厅堂轩敞明亮,通风采光。天井也是泄洪区,有排水沟分布,雨水会顺着这些地方排出去。有的会在天井放上两个大大的水缸,既可以蓄水备火灾可用,又可以用以冲洗院落。有的在天井左右两边砌上石条,再摆上几盆鲜花或绿植,更显生气与雅致。有了这天井,一抬头可以看到头上的一方蓝天,可以看到雨滴落屋檐的千姿百态,可以呼吸新鲜自然的空气,可以在躺椅上沐浴一片慵懒阳光。
而灵动飘逸的燕尾脊飞檐,高昂的姿态,与这红砖白石掩映在绿荫之中,尤其在有阳光的时候,色彩与色彩之间形成一种响亮又调和的亲和感,让你对家有了更深的眷恋。
这样的老房子,它浓缩了闽南人坚韧、开朗、沉稳、豁达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形成了红砖文化沉淀而独特的底蕴,它巧妙结合了居住,家庭教育和宗庙祠堂三位一体的生活模式,以深远得睿智思考如何繁衍家庭‘和谐共存,这是秉承闽南人性格中温良自省的特质,凝聚着红砖厝中家庭成员的魂灵,传承关于家的荣耀。
它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扇充满温暖而疏远记忆的大门。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