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伏羲是创世的第一个王,他开创了人类走进生存及生活的第一章。
同期,神农开创了农业的新篇章,农业的种植为人民生活打下了基础,神农尝百草,创下了人类的第一部医典,但神农也因遍尝百草后身中剧毒离世。
黄帝和炎帝创建的部落将人类带进了称王的时代,开启历史上的第一个王位传承制度“禅让制”。
“禅让制”类似于现在的选举制度,所以在中华开始之端就出现此类选拔制度,民心所向,才是众望所归。
有了“以人为本”的制度不是。
“尧舜禹”三王的传奇人生在另一部历史故事中有新的解读。
黄帝去世后,在众人的举荐下尧即位,尧是被民众推选出来了,姑且算得上一个贤明的君主吧,他制“农耕时令”,治水患。还是为人民做出了不少贡献,前期的君王基本都是任职到寿中正寝的,那时也没有战争,比较平稳,百姓也比较淳朴。
在尧当君王时,也算得上比较贤明,他团结亲族,联络友邦,勤政爱民,为百姓作了不少好事,百姓也比较爱戴他, 他在位时,不忍百姓常年受水灾的祸害,于是想在治水上下功夫,但是朝臣中也没有治水的能人。
但还是在朝臣的举荐下派了鲧去治水,虽然大家觉得此人也不太合适,但是一时也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
鲧(gun)在治水上采取老套的治水方法,用土堵,但因为他只知道堵水,不停地建坝修坝,冲垮了再建,建不过就跑,在治水上实在没什么成就。
尧感觉自己慢慢老了,快不行了,得找个能继承的人不是,于是也想起了前人采用的推荐选举法,当时就有百姓就说这个“舜”是个大好人,家里的后母几次想弄死他,他都不计较,还努力的挣钱养家糊口,还在村里帮人做好事,村里的人都很感激他,爱戴他,他在群众心中那是大好人、大善人。
尧通过多方考察,觉得此人是个心胸开阔大度的良善之辈,是个靠谱的,于是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让他能名正言顺的继承大统,但舜觉得自己毕竟是个外姓女婿,这么干不合适,于是他把领导的位置还给了尧的儿子丹朱,于是乎百姓都称他大度。
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又上了一层楼。但这丹朱真的是不争气,整日不干实事,遇事就知道问东问西,不怎么靠谱,遇到大事也不能自己拿主意,但舜还是尽心尽力扶持了他八年,年老的尧也觉得自己这个儿子实在是“朽木不可雕也”,而在这时身为女婿的舜已经开始摄政了,朝臣和百姓们也觉得丹朱实在不适合做领导,一句“天也,命也”结束了丹朱的政治生涯,自己也在百姓及朝臣的举荐下坐上了领导的位置,就此尧统治的部落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