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段时间里,周日晚上的我是最emo的,一想到即将到来的周一,心理就充满了厌烦和逃避。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个念头竟然是我能不能今天请假,好不想上班。
我自认为不是个懒惰的人,但是前二十年的求学之路,不远的前方总是一个有一个目标,一直在完成目标的体验中度过。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才发现,没有目标在前面了,其实要是想要找也是可以找到的,可以为了更高的职位、更多的薪水、更值钱的资格证。但是,我好想没有那种更高的欲望,2000块钱的衣服也穿得,200块的衣服也穿得,实在不行,20块钱的也可以,我好像对这种差别没有那么的敏感,也不会羡慕别人;我一直觉得工作赚钱,钱只是生活的工具,而不是生活的目的,赚到钱之后应该做一些想做的事情,但我好像丧失了寻找自我快乐、自我完善的能力。
在意识到这种问题之后,那一刻好像醒了。我不在意工资的高低,那就找一个能够赚钱维持生存的工作,我喜欢尝试没玩过的东西,想看没看过书,想学习各地的语言,想修行,想要各种各样的体验,其实我喜欢的事情那么多呢,一步步找到自己,不断实现就好了。
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将生活从关系角度分成了不同的部分,工作中的员工、伴侣关系中的夫妻等各方面。分割开的生活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绪,期待周末、厌倦周一,工作时期待休闲,总是在等待着下一个时间节点。这种割裂开的时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分别心,是痛苦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