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叔本华影响并对哲学有深入研究的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埃尔温·薛定谔,能够发现既死又活的「薛定谔的猫」,能够推演出「上帝也掷骰子」的波函数方程,绝非偶然。
薛定谔的这本《生命是什么》写于1944年,不足9万字的小书,至今读来仍是一本石破天惊的宏大巨作。
一个深谙哲学的物理学家,一个跨学科的科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深度,极其惊人。
进化论、熵、时间、意识。这四个东西单独拿出哪一个来探索,都是充满神性的领域。在这本书里,薛定谔试图指出这四者之间的深层次关联,以及它们在本质上的统一之处。
承载意识产生物质基础的非周期性晶体,揭示生命以摄入有序为生的负熵系统,串联意识和进化的习惯性法则,融合行为与基因、拉马克与达尔文的遗传有向性规律,阐明时空统一性的四维空间理论,暗示时间有先后顺序和因果律存在根源的热力学趋衡的自然倾向,柏拉图、康德、爱因斯坦关于时间理念化和意识的认知,以及表现观察者与上帝之间较量的不确定性原理——都在这短短9万字里论及。
「除非进行观测,否则一切都不是确定的。」关于波函数坍缩,关于薛定谔的猫所揭示的深刻内涵,关于生死叠加态对逻辑思维与哲学界限的冲击,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作者大量的思想斑痕——而这些东西,代表了目前人类意识所能触达的上限,是人类离上帝最近的一次,是人类可以对时间发起戏谑为数不多的机会,令人鼓舞,令人感动。
我们死后会有来生吗?如果时间的顺序性可以被打乱,如果时间被证明可以倒流,那么「死去之后」这个概念没有一点意义。
客观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吗?如果观测者本身的感觉一定会影响到观测结果,那么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界限就相当模糊了。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无主无客,无我无物,是为心学。
刻在其墓碑上的波函数方程,被薛定谔这样一个人发现,绝非是偶然的——这和他毕生的哲学思考密切相关。
本书最后,薛定谔指出关于科学有两个基本事实:(a)感觉是所有的科学知识的基础;(b)这样的科学知识中并没有关于感觉的成分,因此,科学永远无法解释感觉。
书中举的一个例子,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两个抽象的基本事实——
盖仑曾经保存了德谟克里特的一个论断,这个论断中包含了对于智慧与感觉来说什么是「真实」的辩论。智慧说:“表面上有甜味,表面上有苦味,表面上有色彩,但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感觉不同意智慧的观点,说:“智慧啊,你真可怜!你这不是在利用我们的论据来反驳我们吗?其实,你的胜利就是你的失败!”
当你的哲学、物理、数学、生物无论哪一层面有所进益的时候,这本书都值得重新回味。不过中译本翻译比较一般,而且没有相关配图。好书劣制,着实可惜。
温度,光,波,声,粒子,时间,空间,振动——这是一个多么无情无趣,但又温情有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