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0年闰九月的一天,从长安来了一个使者,说是周勃、陈平等朝中大臣秘密派使者来的,来迎接刘恒到长安去当皇帝。使者的到来,使代王府的臣僚门把脑袋全部集中到这个意外的问题上来了。刘恒的属臣们的意见也不同,各抒己见。郎中令张武等一派人全都认为事有蹊跷,他们为刘恒谋划说:“汉朝的大臣都是高皇帝时的将领,他们熟悉军事,诡计多端。他们的用意不在迎您去当皇帝,只是因为高皇帝、吕太后的影响太大了,但因他们的所作所为讲不过去罢了。现在他们杀绝了吕氏家族的人,刚刚在京城造成了大血案,都可以说成是为了迎接大王去当皇帝,所以是不可信的。大王应托辞生病拒绝去长安,看看他们还变出些什么花样来。”中尉宋昌的看法完全相反,他认为这个迎立是真实的,不应当怀疑。主要理由是:刘氏的天下是天意神授,深入人心,他认为周勃夺取吕禄军权的事儿本身就是个证据。宋昌的另一个理由是,现在刘邦的儿子们只剩下淮南王刘长和代王刘恒二人,刘恒年长而又“贤圣仁孝”,名声好。宋昌的分析,不无道理,但毕竟是一些推测性的看法,作为下决断的根据显然不够。刘恒找他的母亲代王太后薄氏商量,太后也不好下决断。古人碰到难下决断的事,往往求助于占卜。所谓卜,就是把乌龟壳儿放到火上烧,看它出现什么样的裂纹;所谓占,是在占卜书上找到解释某种裂纹的话。甲骨文就是古代用于占卜,记在龟甲上的文字,看来汉代还在沿用龟甲的占卜方法。这次在乌龟壳上的占卜,“卦兆得大横”,即在龟壳上出现一个大大的横向裂纹。占辞说“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之光。”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大横裂纹正正当当,我要成为天王,让父业发扬光大,像夏启继承大禹那样。”刘恒听了这段话,不解地说:“我本来就是王了,还当什么王呢?”卜人说:“这里说的是‘天王’,是天子的意思。”
于是,刘恒就派太后的弟弟薄昭赶到长安去见降侯周勃等朝中大臣,周勃等都对薄昭说明迎立代王的意思。薄昭回到中都,一见刘恒就说:“确实是那个意思,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薄昭把大臣们如何意定立代王为皇帝的前前后后,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大王刘恒笑着对宋昌说:“果然如公所言。”随即命宋昌担任随车的参乘,让张武等六人乘驿车作为随从,组成一个车队,一同前往长安。车队行到离长安城约50里的高陵(今陕西高陵),刘恒停了下来,他要宋昌先到长安去看看,有没有发生变化。宋昌朝着渭桥的方向奔去。渭桥离长安城三里,本名横桥,架在渭水上。渭桥是秦始皇时所建。当时连接渭水南北两岸的长乐宫和咸阳宫。渭桥在长安以北,是从北来进长安的必经之地。宋昌返回报告刘恒,刘恒命车队快马加鞭赶到了渭桥。群臣拜见, 口口称臣,刘恒也下车一一还礼。太尉周勃走上前去对刘恒说:“请凭退左右,借步说话。”宋昌说:“要讲的是公事,就当着众人讲;要讲的是私事,王者是大公无私的。”周勃就跪在地上,从怀里拿出皇帝宝玺,向代王刘恒奉献。刘恒没有接受,说:“这事儿到代邸(代王在都城的官邸。汉制,诸侯王在都城都有自己的官邸。)再做商量。”于是快速驰入代邸。刘恒并非不愿当皇帝,只是周勃的做法太过简单草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