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感恩节到了,想必大家对它并不陌生。这个起源于美国,最初由清教徒用来感谢上帝、感谢印第安人帮助的日子,经过400年的发展流传进入国内,并逐渐与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教育”一同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这个特殊的节日,鼓励人们来感谢彼此生命中遇到的一些重要的人和一些美好的事。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非常强调感恩对于幸福感的影响。“感恩”作为积极心理学24种积极人格特质中的一种,它与人们的幸福感有着密切联系。
懂得感恩的人常常能感到幸福,反之不懂感恩的人很难真正地体会到幸福。感恩不是粗浅的感谢,它可以帮助人们深入负面情绪、内心的需要以及渴望。在内心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或事情发展并未如愿时能帮助人们释然并走出阴影。感恩还可以帮助我们从更具高度,也更客观的角度来看待生活,让人们认清已拥有的一切,更投入地去爱和享受。已有研究表明,感恩是生活中最强的幸福“促进剂”。
1. 丰富孩子的感官体验
随着城市化,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充裕,生活中物质的唾手可得使得他们对食物、衣服和玩具的感知度下降,多一两个很难带给他们比较持久的幸福感和新鲜感。此时不妨带着孩子多去参加户外活动,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不断丰富感官刺激,在体验中去建立内在和外在的联系,从而拥有一颗善于发现感恩之情的心灵和一双发现生活中美的眼睛。
2. 写感恩日记
设置一本家庭感恩日记,父母带着孩子定期记录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事情。此外,可以把感恩日记当做生活绘本,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翻看记录下的感恩瞬间。
感恩日记记录的事情没有大小之别,重要的是父母引导孩子清晰地记录下事情的节点及那个当下自己的情绪感受。例如,今天在小区楼下的花园里奔跑,我的胳膊不小心撞到了椅子扶手,好痛,我想哭。好朋友特特看到后立马过来,轻轻地吹了吹我的胳膊,抱了抱我,胳膊好像也没那么疼了。谢谢特特,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3. 感恩礼物
父母可以带领孩子手工制作或者精心挑选一份礼物,对生活中给予我们帮助和温暖的人表示感谢。
例如,教师节动手为老师制作的一张节日卡片,母亲节用自己的零花钱为妈妈挑选一支她最喜欢的鲜花等。通过感恩礼物,逐渐地让孩子理解“感恩”的真正含义,并教给孩子如何真诚地表达对他人的感谢。
4. 制作感恩树
每年的感恩节当天,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感恩树。
首先,在纸上用笔画下树桩和枝干,并用剪刀剪下来;
然后,用剪刀剪出一些树叶形状的卡片;
最后,孩子在卡片上写下想要感谢的人,写完后一张张地贴到树干。
这样一棵生动形象而又充满谢意的感恩树就制作完成了。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父母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大事小情开始,做孩子学习的榜样。同时,与孩子携手,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过好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就是一个家庭所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