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9-15 原著:陈定川
关于房价泡沫的问题,当下主要有两种较为典型的观点,一种认为土地财政使然,政府是房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按照这种逻辑,政府少收税,让利于民,房价就应该下来。
另一种观点认为,房价泡沫的核心在于土地供求。解决楼市过热,就应该疯狂卖地。按照这种观点,稀缺是房价上涨的内在逻辑。一线永远涨,三四线去库存难度依然大。
初看这两种观点,其实都有道理。但还是没有击中要害。解决房价泡沫根本之道,不是限购,而是解决中国城市格局。
中国楼市整体供求平衡,只不过冷热不均,打个比喻,有1000个人,有1000套房,平均分布在100个城市,结果大城市的房子被全国不同城市的人抢走,供不应求,而小城市的房子,人少房子就相对多了,除了投资能去库存,需求总体趋于饱和。
调控的初衷是为了把北上广的购房者以及那些过热的省会城市的购房者,往三四线城市驱赶。这种想法看上去很美,实际上,购房者也不傻,三四城市的资源无法与一二线城市相比。
如果住在小县城,也能喝上星巴克,也有三甲医院,有大超市,没有山寨货,也有体面的工作,也不用托关系,那只有傻瓜才去大城市。
中国房市崩不崩,现在没人敢说崩了,因为看空者屡屡打脸。有人说,一线城市土地稀缺,香港与东京也够稀缺吧,房价崩盘跌去70%也属正常。有人说,货币发多了,房子自然涨,如果货币超发,不是大多数人受益,可以理解为全民工资水平没有相应上涨,房价上涨的理由也较为牵强。
笔者坚定地认为,中国式限购只是短期策略,无法成为长效机制,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局部房价泡沫问题。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顶层设计,才是上上策。
房价上涨的恶果,远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土地财政只会让一些城市饮鸩止渴,加剧企业成本,让实体企业家望而却步。脱虚就实,驱赶资本进入实体只会成为空谈。
大禹治水,贵在疏,而非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