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写作文,常常开头会学着来一句:时光如梭!但其实,少年时代的自己,只是为说滋味强作愁,并不懂得什么叫时光如梭,更不可能体会得到什么叫时光如梭的……转眼到来的十二月,真有点让人猝不及防地觉得,哟,时光如梭呢。
2017真的已是倒计时了。
欣慰的是,这一年,我没有只是重复着过了一天加三百六十四天,而是每一天都有着新的收获。
一
原计划要看一百本书的,只看了三十多本,但是是精读,并且,从原来只能看短小的散文或杂文集,已可以集中精力地、深读得进哲学、心理学,甚至是大部头的哲学家、经济学家的传记了。这一年中的百分之八十五的时间里,每天晚上的饭后都是我最享受的时光。我会坐在我最喜欢的厨房的角落的桌子上(其实是一个电炉子桌),展开我正读的书和笔记本,进入神游。每一部书都是与优秀的作者最安静地心灵的对话,甚至最让我觉得认同的共鸣的句子,我都记在了我的笔记本上,一年下来,居然也记了三大本,用了二十多只笔。很多年了,书是有断断续续地看,但笔与笔记本早已与我绝缘。
再次拿起笔,我仿如回到少年时代,置身于学习的佛堂,如痴如醉地汲取着滋养,如享受美味的大餐,常常不忍掩卷常常忘记时光。
二
写文,我没有做到日更,但是也收获了三十多万字,二百多篇小文。认识了在写文路上许多优秀的朋友。
热心的文晓玲,更是成为我的纠别字老师,让一年后的我,终于基本告别了别字。要知道,每天去看别人的文章也是要花掉自己的时间的,尤其我们这些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生活都安排得满满的人,时间就是最宝贵的财富了。晓玲却一直不吝惜时间地来看我的更文,纠字和留言鼓励。晓玲,真的真的非常感谢一路上有你!
在写友中,还有一个人要特别地写一下,那就是一直一直激励着我继续写的小蓝妈妈。小蓝妈妈,一位四十岁的二胎妈妈,因为本想约着一起去双溪,所以加为好友(感谢双溪,还没去之前就让我有了收获)。小蓝妈妈是一位全职妈妈、一位不太称职的淘宝卖家(因为我感觉她用于卖东西的时间不多,嘿嘿),一位曾经患过严重疾病的女性(甲状腺癌)。虽然大女儿才九岁,小女儿刚刚一岁,每天早上她要背着小女儿送大女儿去上学,但是让我惊叹的是,早上七点前,她的文章已发圈了,并且质量高,甚至生小女儿那一天她都更文的,月子里一天不漏地更文;除了写文,她还在学画画;这还不算惊叹的,让我惊叹的是,她的大女儿可不是平凡小孩,就在今年,小小年纪的她已两次荣获深圳市乒乓球儿童组冠军,也就是说,除了普通小孩的学校读书外,每个周未,她都要背着小女儿陪着大女儿去参加各种乓乒球的训练学习;当然,这都不是让我最最惊叹的,让我最为惊叹的是,她还是一位合格的美食家,把每天的生活过得活色生香、热气腾腾,并且从不抱怨。(我经常会向她讨教如何做菜,呵呵)她的一张朋友圈的照片让我感动了许久许久,这是一张孩子父亲晚上下班回来时的情景的照片,也是几乎她们家每一天傍晚时分的一个场景
在这样一个幸福家庭成长的孩子,真的太幸福,为伟大的小蓝妈妈点一万个赞!
三
我从没有敢想过,有一天,我敢单独地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偏远的、省外的山区小镇,一个完全陌生的群体中,学习画画,独自一人。甚至我的女儿我的姐妹都要求我必须每天报平安,某先生更是了,除了飞机上、除了睡着,平均两小时一个电话、微信更是时实“骚扰”着,唯恐我出危险。
尽管我曾经在童年时代有过小小的画家梦,但其实真说不上有多想实现这个梦,不然,我在女儿学画画的几年中,为什么不跟着一起学呢?(我感觉就是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梦想嘛,所以我决定把自己的梦想定为当画家,嘿嘿)。
去到双溪,我甚至不好意思自己去找画室,感谢我住的江南公寓的老板娘,陪着我一起去到画室。不顾助教美久的劝导,坚持找一个小角落来画画,画的过程请看我写的关于双溪学画的那篇小文。其实在画的那几天,林老师也一再地叫我换位置的,但是因为不好意思,感觉自己画得不好,坚持不换,尽管那个位置好热好闷,嘿嘿。
尽管回到家里,因为自己静不下心来,只寥寥地画了几幅。所谓干扰就是一会儿拿点东西吃吃、一会儿喝喝水、一会儿刷刷手机、一会儿想着该做饭了……但是,我真的敢画了,并且还是最具学院特色的油画,这之前我甚至没有见过别人画油画。
今天看画友麦克的画,细腻而美!众多人都在说他有天赋时,其实我真的想说,我们太依赖于所谓的天赋。正如某位名人所言:所谓天才就是一份天赋加九十九份汗水!无论写文还是画画,尤其是画画:我自己的体会就是坚持加耐心加专注加时间!当你可以真正专注于一件事时,没有做不好的。所谓世上无难事,只畏有心人!
我们太习惯用天赋和基础来否定辛勤,同时给自己一份无法做到的正当理由与合法借口。其实我们缺的就是我曾经在画室里所寻到的专注和静心。
四
今年的教师节前,突然想起多年前女儿的作文老师杨文立先生。于是情不自禁地写了一篇小文记述我记忆中的杨老师。杨老师当然不仅仅是女儿的老师了,也是令我钦佩不已的人。当年他用他深邃的文学、戏剧、音乐的智慧在课堂上影响着孩子们。因为当时教室大,后面空位多,我也有幸地经常可以在教室里聆听教学,深受震撼,我想,如果孩子在学校里的每一个教师的教学都能达到杨老师的境界,或者达到他的一半,孩子们对于学习都会获得一种事半功倍的快乐和兴趣,学习将不再是痛苦的差事了。当年,我的作文困难户的女儿,在聆听了杨老师课后,很快成为作文小能手,甚至经常帮同学完成作文,她的作文更是班上的范文。如今已成年的女儿说,当年因为杨老师,每年她都准时地收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哦。
机缘巧合,我在写了关于杨老师的小文后,居然联系上了杨老师,加了微信。杨老师更让我感动的是,还让我进了现在的家长群。每每看见杨老师叫同学们做的课前预习的资料,不仅仅让我同时获得了学习的机会,更让我感动的是,盛名之下的杨老师每一节课还要如此认真的备课,让我赞叹不已,敬佩不已。杨老师说:非常高兴把自己多年以来蕴藏于头脑中的“玩意儿们”幻化成一堂堂的课,本身就觉得其乐无穷哦。我想,这就是影响力、这就是人格魅力之所在,自己真正喜爱才能让这份喜爱影响到身边人。我也在杨老师的影响下,更加努力地看书、写文、听音乐……
跟着杨老师我开始学习认识卡拉扬、穆洛娃等等音乐大师,重新学习认识《飞鸟集》、《史记》、《凤求凰》、《基度山伯爵》等等名著。唯有音乐可以升华人的情感与性格!无论孩子还是成人,我们都需要精典的音乐来滋养我们的灵魂。
正如杨老师所言:读书可以改变人生!
而北大教授也言道:读书这件事情看起来很平常,而你我又有多久没有手捧书卷了呢。我们的世界被数据占领,人文在一点点边缘化,而读书让我们有的是一种能够思考、批判、上下求索的能力。
“七零后”的杨老师个性签名也让我感叹:在苍茫的暮色里加紧脚步赶路。杨老师是想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教给更多的孩子们学会学习的能力。
“如果过了若干年,你半夜醒来,发现你很久没有读书了,而且你没有什么负罪感的话,那就说明你已经堕落了。”
2017,你堕落了没?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