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
胸次全无一点尘。
《观书》作者于谦,本诗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的读书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比喻胸无杂念。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抒发了诗人读书的极致乐趣。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有读书可以光宗耀祖,只有读书可以考取功名。虽然这句话有失偏颇,但是也道出了读书对人生的重要影响。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读书看做是迈上高层的阶梯,通向达官贵族的必由之路 。
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即使放到当今的社会,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命运,跳出龙门,也是只有通过孜孜不倦的顽强拼搏,才能在高考这条独木桥上,过五关斩六将,脱颖而出,才可能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今年福布斯的富豪榜上,比尔·盖茨第一,沃伦·巴菲特第三,马克·扎克伯格进入了前20名。这些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吗?那就是——他们都爱读书!
当巴菲特被问到成功的秘诀时,他指着身边一摞书回答道:“每天读500页书,我的知识就是这么来的,你们都能做得到,就看你们愿不愿意去做。”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CEO,87岁高龄的巴菲特,每天仍坚持五六小时的阅读。试问我们普通人中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盖茨则每年读50本书,平均下来他一周就要读一本书。盖茨不仅自己爱读书,还热心倡导年轻人像他一样多多阅读。每年夏天,他都会整理出一个书单,向大家介绍他近来的爱书。不仅列书单,还认真写评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确实是这个道理 。读书可以扩展思维,读书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开始码字写文章,也从书中借鉴到很多经验和启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之味,无奇不有,百味聚集。“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人到中年,早已不把读书当作搏取功名的途径,也不再仅仅是把它看作一种学习的工具。更多的时候,是把书籍当作一位可以依赖的良师益友。当你心情烦闷的时候,当你情绪低落的时候,当你迷茫空虚的时候,都可以到书中去寻找一种心灵上的慰籍和宁静。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无论你怎样对待她,她总是静静的守候在你身旁,不离不弃,不愠不火,如一枝幽兰,安于一隅,飘散淡淡的幽香。又如一位红袖添香的红颜知己,与你一起共享静美时光,与你一起遨游江湖红尘,与你一起倾听心灵的共鸣。
人生多苦涩,在日益繁杂的尘世,在社会的缝隙,辛苦之余从书中去寻找那份安静纯真的悠闲时刻。月光如水,夜深人静。伏案几前,一盏清茗,一卷书简,静品书韵茶香,心如一泓清泉。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人生不过如此,做一个安然平静的人,不急功近利,不浮夸轻薄,不摧眉折腰,淡淡来,淡淡去,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