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落脚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作为一根穿针引线的“针”,肩上的担子如千斤之鼎,身上的责任如泰山之重。如何有效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回归主责主业,就要在“减”字上下真功夫,要“减”重心“不减”初心,“减”压力“不减”担当,“减”数量“不减”质量,从而让基层干部从无休止的务虚工作中解放出来,让基层干部重新找回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效率。
念好“真”字诀,减负不减情。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当前,减负的成效不断彰显,青年干部应更好地“真心”为民求实效,办实事。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怀揣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时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事情、看问题、谋思路、做决策,坚守“人民至上”情怀,以真情换真心。另一方面,用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把“去基层找答案”作为行动的座右铭,脚下多沾基层泥土,眼睛多看一线实情,在入农门、进企业、下社区中自然留痕,减少台账的厚度,增加为民的温度,真正干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
练好“动”字功,减负并非减责。松绑是一种极大的信任,作为青年干部更须拿出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拼搏姿态,把“踏实肯干、埋头苦干、科学巧干、真抓实干”的精气神立起来、扬起来,主动到改革攻坚一线去接受历练,锻造担当的铁肩膀、练就成事的硬功夫。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对困扰基层发展、阻碍民生福祉的“老大难”问题做到锲而不舍、日拱一卒踏踏实实办好一件件实事、好事。
凝聚“效”字魂,减负不减质。基层减负,说到底是让基层干部能心无旁骛,不断提升工作效能。一方面,做为青年干部须重视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学笃信,做到学、思、用贯通、知行合一。通过科学巧干,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与发展良策。另一方面,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善于通过网络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运用数字化手段简化繁琐的工作流程、提升为民服务效率,确保基层减负工作真正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