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伤人脑

抱怨催人老,抱怨伤人脑。如何避免抱怨对我们造成的惨重的伤害,先来看看抱怨的定义是什么。
百度百科

抱怨,指心中怀有不满,责怪别人。

刚看到这个定义时,我着实吓出一身冷汗。一直认为善于发现别人的抱怨的自己,根本不存在抱怨的习惯,事实上这种责怪别人的思维习惯如慢性疾病一样时不时地在自己身上发作。正应了威尔·鲍温说的

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就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能充耳不闻。

威尔·鲍温《不抱怨的世界里》,提到了几个抱怨的特征:

目的: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内容: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

通常在抱怨时,是自己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比如辛辛苦苦熬夜加班累到快爆肝出来的成果,被老板一句轻飘飘或恶狠狠的话给否决了,比如长期认为自己在单位里应该有的权威受到挑战导致心理产生落差,这些情景下,如果无法或者不敢在当场进行辩驳解释澄清,导致心理压抑,就可能对着朋友家人大吐苦水以求获取理解,甚至因为亲友没有站在自己这边帮着痛骂挖苦讽刺,自己的被伤害感越趋于严重。但是抱怨完了,会发生什么结果呢?通常是情绪发泄完了不要紧,可怕的是通过责怪别人,把事情推卸到别人身上,自己过足了嘴瘾的同时,对事情的解决没有任何的用处,因为既然事情不是自己的责任,都是别人的过错导致的,自己的注意力焦点永远不会放在如何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总结,并积极行动来让事情得到解决。所以说,抱怨讲述的是自己不要的东西,不是自己要的东西,或者说自己的要的只是在没有把事情做好基础上还要别人对自己予以肯定的幻想。
为什么说抱怨伤人脑,百度百科里有个很好的例子:

最近有国外的神经科学家与心理学家进行研究,发现对一些面临各种刺激(包括长时间的抱怨)的人,进行大脑活动分析后发现时发现:大脑的工作方式就像肌肉一样,如果让它听到了太多负面信息,很可能导致当事者也会按照消极的方式行事。更糟糕的是,长时间暴露在抱怨环境中还会使人变得愚蠢和麻木。

出现这样的原因,是因为情绪有一定的感染性,在听到抱怨与牢骚时,我们在大脑中会容易出现共鸣,从而也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导致影响大脑的思维。
还有更极端的例子,马银春的《在哈佛听到的12堂幸福课》里提到

纽约的《世界电信》杂志,某期刊登了一件杀人案,一个50多岁的卡车技工,雇用了三名流氓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关于他的犯罪原因,据他自己宣称,仅仅是因为他的妻子一直不停地唠叨和抱怨。

抱怨或者听多了抱怨,会让我们变得愚蠢和麻木,不思进取放弃挣扎,在大脑无法正常思维的同时,抱怨也暴露了我们的无法解决问题的无能,和无法接受现实的无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不抱怨,就不具备纠正他人抱怨的资格,不抱怨,从我做起。
1、不开抱怨的口。既然抱怨的内容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那么,我们把关注的焦点调整到我们要的东西,或者说我们希望发生的结果上,并体现在对别人说的或者对自己说的内容里;
2、改变自己的态度。如诗人马雅·安洁罗说的“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这个需要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需要胸怀来接受无法改变的事,需要智慧来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3、远离抱怨的人。我们的镜像神经元导致我们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与快乐阳光积极向上的人在一起,或者与情绪压抑习惯抱怨的人在一起,都会受到相应的情绪感染。
4、引导和隔离。对我们的亲人,我们无法远离,但是可以通过引导和疏解,来隔离抱怨的不良影响。
5、感激。感激是抱怨的反义词,人无法同时让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共存,哈佛幸福课里提到,感激是让我们通往沐浴在幸福感里的绝佳通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以后的日子,有大胡子先生陪伴 庆祝中国建军90周年, (๑❛ᴗ❛๑)۶建军九十载! 喜欢就关注我哦(´•༝•`)
    绫人lL阅读 1,040评论 0 4
  • 在大四到来之前,我从来没有细想过关于今后的工作、关于今后的生活。只有很粗狂的想法:我挺喜欢**的这个工作,以后...
    爱吃辣的大梁阅读 2,953评论 1 1
  • 经常和朋友在一起喝茶,朋友圈里基本上我都是主泡。朋友们会对如何泡茶、鉴别茶的好坏等问题很感兴趣。有的朋友喝了几年的...
    修福阅读 2,934评论 0 0
  • 一直不明白一句话,“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只是觉得这句话比较押韵,个中包含一定的哲理。仅此而已,至于许的...
    静下来读点书阅读 1,42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