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本阶段共修的投入度和收获
本季度在共修群的投入度5,与此同时进行的还有第二轮6次个案梳理,个案小组中的投入度9。
从投入度来看,我觉察到自己不再抗拒一对一的功课,开始认领了一部分自己在情上的需求,允许自己向妈妈要爱,也认领求而不得的时候不是只有自己信念中“我只能靠自己,我只有我自己”这一种选择。看到这一点时,感恩之心升起,内心柔软地感恩所有人事物对我的托举。
看到了自己的傲慢之心,心存侥幸于命好而生出的傲慢,还是在“混”。
2)已经面对了什么?
面对了9号主型“混”的模式给我带来的福利与烦恼,在过往经历中,当让我棘手的问题出现时,我会拖延,自我麻醉,还真的会拖着拖着就把问题拖没了。但是,烦恼也在这里:当问题解决,进行复盘的时候,经常是没有盘可复,像是脚踩香蕉皮一样,滑倒哪儿算哪儿。而这样滑哪儿算哪儿又会让我有失控的焦虑感,进而陷入“头脑——评判——压抑”的负循环。
3)下一步还需要面对什么?
需要面对被我压抑下去的脆弱与恐惧,当遇到挑战时,常常会感觉到心力不足,尤其是有竞争性质的事件中,常常会害怕面对,更害怕别人看出来我害怕,会像小时候一样伪装或者找个没人的角落允许自己哭一场。
害怕分离,害怕失去,但是又会在承认害怕的时候,看清更底层的是“我不重要”“我不配”的底层信念。近来总会莫名流泪,我感觉到“面对终极恐惧”这个功课离我越来越近了。
4)如何走通"临在-觉察-疗愈″的生命成长循环
重视觉察环节的“认领”部分,比如就像今天篮球比赛失利一样,坦然面对失败,在失败来临的时候,依然保持临在,觉察自己沮丧、不甘背后的脆弱与反脆弱,认领自己出于恐惧而选择了对抗,也认领了除了让恐惧流经自己,充分体验恐惧带来的痛苦,将无常视作常态。将真理部分体验、验证到内化为自己的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