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哎呀糟糕,勒布朗詹姆斯这个背传球失误了,看来他来到湖人队之后,还没有和新队员建立良好的默契。“这两天NBA新赛季如火如荼展开,作为联盟第一人,勒布朗詹姆斯在休赛期去了洛杉矶湖人队,大量球迷的眼球瞬间聚焦到了这支后科比时代的紫金军团。但是无法避免,每次转会都需要适应期来和队友进一步磨合,以期建立良好的团队默契和球队的化学反应。不仅仅是球队,任何团队都是如此,所以,今天我们一起重新认识一下「默契」。
默契的本质
默契的本质是一种能力,你可以透过同伴之前的行为,判断当下心理活动,预测他后面的想法,从而采取行动,保持团队利益。
这个说法成立的基础假设是一个等式:行为=经验+想法。我认为这等式是普世的,公认的,所以基础假设没问题,所以我们通过了解「经验」和「想法」,可以预测同伴(甚至对手)的行为。当团队成员互相了解的程度足够高时,便可快速判断队友行为并主动配合,那便有了「默契」。
那,怎么有效了解队友的经验,并探知其想法呢?
方法可以有很多,这里建议一种最为广泛应用的,那就是「背景分享」。说白了,就是同事之间坦诚相待,互诉衷肠,彼此明确优缺点、过去经历、当下思考、未来理想。
例如,我有几位朋友在做「某时代」服饰微商,大家也都知道,这种直销类公司常常有背景分享,无论是创业者现身说法,还是明星合作伙伴将使用体验,亦或者草根加盟商讲述创业故事,琳琅满目、形式多样,而且不止停留于线上,线下大型的背景分享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每次分享之后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能量满满。虽然也有部分极端案例,如主持人为了推向背景分享的高潮,特意煽情、忆苦思甜,最终全体泪目、振臂高呼——为了家人的幸福,我要奋斗!撇开这些过分极端案例,在大部分保有理性的背景分享中,不得不承认,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在分享的那一刻,他们成为了「事业共同体」。
当然,除了这种公司主导的形式外,也可以通过非常轻松的形式来引导团队成员坦诚相待,而且不少组织、学校、公司、社团都有运用,那就是——吃饭。宁老师在他的管理学课中说到,创业领导最重要的三个关键——未来、现场、吃饭。其中吃饭这一项本质上是为了营造轻松氛围,让大家卸去负担,坦诚面对面,非常便于了解团队成员的真实想法。所以,「吃饭」是一种轻松的、非正式的、但行之有效的「背景分享」。
在了解成员真实想法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点吗?
- 作为组织者,请警惕「背景分享」的内容边界,不要加入过多的洗脑内容,尤其是面对独立思考弱势群体时,反之,作为参与者,在享受澎湃的情感共振时,不要丢弃仅存的独立思考的稻草。
- 相对而言,在事业和命运共同体中进行「背景分享」的效果要远远好于职业共同体。一方面,是因为方法局限性;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咱们的管理精力回报率。
- 倘若你是团队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在「吃饭」时,务必额外关注成员的「心理契约」,他的十年目标是什么,公司对他实现目标有哪些帮助有哪些劣势,他几年之后会离开公司,他希望和什么样的人工作在一起,希望获得怎样的报酬,和公司的匹配程度怎么样……
那么请问,最高形态的默契是什么呢?
《网球王子》是我较喜欢的一部热血青春漫画作品,在全国大赛第十二话,青学与冰帝对战时,作者借漫画人物——冰帝学院音乐教师兼冰帝网球部监督之口,解释了何为「同调」:
「同调」是只有在穷途末路的危机下才可能孕育出的双打奇迹,就算自己本身想要达成,也不是轻易能够做到。这需要在球场上完全信任自己的搭档,因此,搭档的行动、思考,甚至某一瞬间的想法也完全相同,他们互相都不言而明,在双打领域中顶尖职业选手这样曾说:同调的双打能征服世界。
不过,我身边打过篮球的小伙伴估计比网球双打要多得多,我们在打篮球的时候,必然经历过那种时刻,没有事先设置战术,甚至没有语言沟通,一个眼神,队友就过来给你挡拆、另一个队友同步跑位,配合行云流水,得分如探囊取物,岂是一个“爽”字了得!那几个回合,我相信我们团队进入了同调。
我想,最高形态的默契,或者说默契高到了一定程度,会呈现出的状态就是「同调」。试想,如果你所在的组织、公司、社群的成员能呈现出这种化学反应,那种凝聚力和战斗力必然不可估量。所以,所谓的团建,不仅仅是形式化地拉近彼此距离,更重要的是培养团队默契,最终目的是实现公司团队和员工个人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