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自问,一路走来对于金钱没有特别的执着,生活费总是够用就好。学生时代,多余的部分,小学的时候借给了同班同学,中学的时候借给别班的朋友,大学的时候就借给隔壁院校曾经的同学。说起来,友情啊什么的是无法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之上的,毕竟最后,这些人里面,跟谁都没有保持长久的稳定的关系。只是一笔糊涂账,说起来,也只能说是吃一堑长一智,在毕业之后,以及将来很久以后,可以作为一个警示,不至于借出更多的金钱。
学生时代,来钱还是很快的。起先是父母给,伸伸手的事情而已。然后,上大学了,只要保持跟之前十几年一样的兢兢业业(也许不用那么努力)就可以得到奖学金,认真讲,七七八八,还是不少的。相较于毕业之后每天早起抹黑的,奖学金实在是到手太容易。兼职也很好找,去家教啊,雇主都很客气,佣金按时计算,还是不错的。记得那个时候去给一个刚上初中的小男孩补习,进了房间,阿姨会给饮料之类的(不会从佣金里扣除哦),然后全程和蔼啊。当母亲实在也是不容易的事。
总之,毕业之前对于金钱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
毕业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对金钱也还是没有什么感觉。谈薪资的时候,完全按照自己拿到多少钱可以付清房租,照顾饮食,再多个一千来块钱就觉得不错了,够了,根本不会往上多了去要。现在想想就是很傻很天真。
可是,最近开始对金钱有很大的欲望的感觉。毕业三年了,觉得只是够自己生活是不够的,想要有一定的存蓄。为什么这个时候开始升起这样的渴望呢?我想了一下,应该是因为2018年的改变吧。
2018年的年中离职了,在家休息了两个月。之前两年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以说稍微看得懂一点英文的都可以做。而因为给到的薪资足够生活,当下也很稳当,没有租房子,除去水电费都是自己的零花钱,日子过得还是可以的。温水煮青蛙,时常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就这样了,但是也时时觉得不甘心吧。
离职的决定是很难做出的,我曾经想过,就这么待着,平平稳稳一辈子也没什么不可以。但自己可能终归还是喜欢新鲜感的一个人吧。离职之后重新出来租房子,休息了两个月。那个时候还没什么太大的想法,后面找了工作,试用期三个月,每个月入账四千块不到,基本就刚刚够生活吧,万一自己作一下就还要倒贴。但是看看之前留存的薪资,还够照顾自己一阵子的,也就没什么感觉了。
估摸着因为试用期里头,心思都在不知道能不能转正啊之类的上面。所以转正之后,慢慢开始思考关于自己的一些事了。2019年也很快就到眼前了,这种时候就会开始做上一年的总结,下一年的规划。然后一规划,我真缺钱。问父母要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当自己的爹说,你要是有想法的话,我们肯定会努力支持你的,心里面虽然暖暖的,但是就有一点不好了。当年让读研,也是自己一根筋就是不肯的,所以这个时候再来说想出国想读研,然后伸手要钱,实在也是过意不去的,主要还是觉得,自己的事情有能力的时候还是自己扛着吧,毕竟谁都不容易。
2019年吧,原来的计划不断,还是想要日语等级考出的,然后发现自己报的网课只有一个多月的有效期了,万一又要续报的话,又要千把块钱,等级考报名也要个百来块吧。要考的话,应该还得去弄点练习题回来做。觉得自己需要赚更多的钱才能养得起自己的爱好啊。以前看书就喜欢自己买,现在都去图书馆背,实在喜欢得不行了再买。毕竟啊,房东总是很准时上线的,对了,前阵子多收了一笔物业,以前不收的,心痛。然后一屋子人就有点担心房东会不会一开心就又要涨房租啊,毕竟已经涨了一次了之前。哎。
回归主题吧。近来很想要读研,去搜了一圈,我想读的专业似乎是学硕啊,学硕得比专硕贵些,时间也要长些。随意加一加吧,得有个三四万起步吧,然后自己的存蓄就是没有存蓄。然后看了自己的薪资,觉得很努力很努力工作,也无法在短期内(两三年之类的)存到需要的学费,就开始有很缺钱很缺钱很缺钱的感觉。
八月的时候开始吧,偶尔会接一点翻译做做,然后开始体会这一行真的不容易这件事,翻译真的很便宜,尤其是英语。日语都比英语贵一些,能外语互译的话,估计就有好看一点,所以也就更加不想放弃自己的二外,更加想要考证了。毕竟做都做了,累都累了,能多赚钱肯定是更好的。另外就是,赚了几百块钱以后,就再也不想要接活了,实在太累了啊。另一方面也深感纯英语专业实在也是鸡肋啊,缺乏其他各专业方面的知识,这一方面也是自己接下去想要提升的地方。
总的来说,就是,接下去的人生里面,有太多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每个目标都缺钱,很缺钱。所以,我很缺钱。我要是能早点觉醒对金钱的渴望多好啊。anyway,有目标还是好的,不然一生如此漫长,我该多么无聊,这生活又该多么无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