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第四天,全家人给侄女温锅。我把近一个月刚读完的书,送给侄女。嫂子说,你俩更像娘俩,都喜欢读书。哈哈哈,这不正应验了一句俗语“外甥像舅,侄女似姑”。
吃过午饭,女婿陪老爸玩麻将,我和二姐闲聊。二姐是我们家的“外交官”,老家的亲戚(我大爷家的大姐、三叔家的大哥大嫂、姑姑家的三哥,三嫂、四哥,四嫂)全靠二姐经常打电话联络着感情。
我们闲聊时,也很愿意听二姐说说老家亲戚的近况,侧面知道三叔、姑姑、姑父的身体状况,他们都是90+高寿老人。闲聊的主题,多半是些家长里短的事。二姐聊到她朋友家孩子的事,我不愿听,直接打断二姐话题。
我对二姐说:“你朋友家孩子的事,你已经讲三次了。咱能不讲了吗?”
二姐笑笑,没再继续讲,表情有点尴尬。
亲人之间闲聊,聊到不感兴趣的话题,该不该如实告知?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认为闲聊能持续聊下去要注意两个方面:
1.信息差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取大量信息。你聊你知道的,我聊我知道的,这样的聊天会让双方知道更多信息。遇到双方都知道的信息,可以深入交流。
比如:
二姐聊老家亲戚的事情,我不知道,就很愿意听;我聊婆婆这边亲戚的事,二姐不知道,她也愿意听。
二姐聊到一个人洗澡后做颈部按摩项目,不久后S于脑梗阻。这个视频,我也看过,我补充了我知道的内容。这样的聊天可以给我们提醒,以后做颈部按摩,不能动作过大,用力过猛,否则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2.聊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不聊自己想聊的内容
不想让聊天变得没话找话,枯燥乏味,最好的方法是聊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做个倾听者也很好。
比如:女儿前晚没睡好觉,她睡前刷手机,刷到一个灵异故事,她觉得很真实,越想越害怕,就睡不着了。
次日起床,跟我交流时,女儿问我想不想听她刷到的灵异故事,会不会害怕?
我说,不会。好奇心战胜了恐惧心。
我把从女儿这里听到的两个灵异故事中的一个,说给二姐听。看她的微表情(眼睑下垂,心不在焉),感觉到她不喜欢听。我便及时打住话题,没再继续聊。
再比如:
带女儿去银行咨询,个人养老金账户购买理财产品如何操作?我的客户经理推荐她同事给女儿讲解,她说同事比她懂的多。
我在等女儿时,跟客户经理说,你若忙就去忙,不用搭理我。她说,不忙。
我把话题引到她儿子身上,她滔滔不绝地聊,我安静地听,偶尔接个话,用目光迎合她。不知不觉聊了40多分钟,女儿那边咨询结束,她还聊得意犹未尽。
日常闲聊中,遇到不喜欢听的话题,你是怎么做的?是礼貌地应答,还是实话实说,中断话题呢?
“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是森林对我的批评。
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刺猬,一言不合,就把刺扎向别人。年轻时,或许会把“刺”留给自己;年逾半百,我不想憋屈自己,实话实说。
婆婆说:“对自己家人,怎么说话都可以,也不会生气;对待别人,说话还是要考虑分寸。”
婆婆的话,值得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