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个人原因,情绪持续丧,觉得自己似乎丧失的写作的能力,也为了调整自身状态,所以删掉手机上大多数的app,也包括简书。
最近下载一个为陌生人提供书信建议的软件,看到许多别人生活里的疑难,其中又以关于学习和早恋的最多。又在不同渠道看到许多关于学习的知名人士的讲座,于是产生许多思考。这是今天突然又下载简书,且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读书是所有出路里,最宽的路。”(大概意思应该是这样,持续性健忘症+懒癌晚期,表示不会去找原话(*•̀ᴗ•́*)و ̑̑)。
关于读书无用和读书有用,争议一直很大。但我在这里并不想去辩论这两个命题的真伪。
因为我个人观点是,学习本身就是一辈子的事情,它不应该只是被设置在某个阶段,被设定为书本或是定义上的概念。且这是我个人认为大多数学生成绩总不理想的,教育观念上的根本原因。因为社会给予的目光和压力,也因为因比较而产生的挫败和焦虑、因输赢而凸显的聪明和愚笨。
拉回话题。
人和职业没有三六九等,但能力有。
这是我个人一直笃定的观点。事情没有开始做之前,没有谁能确定哪个人能把它做到最好。这是很多人唯学历论、唯经历经验论的原因。那么,你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没干过这样的工作,公司和企业凭什么在上百个、上千甚至上万个人里边,偏偏就选择你呢?换个提法,在基本同等受教育经历、学习同样知识的人里边儿,他们凭什么不该选择做的更好、获得更多成绩的那些“优等生”呢?
这个世界的残酷就在于,当你的选择只有那么一两个,而别人有一百、一千、一万个的时候,你只能选择努力,努力成为被选择的其中的一个。
看到很多段子,说学渣逆袭成为了学霸的老板。但其实只是因为,有人拥有更多的慢慢去“败”的资本,大多数人的资本就只有自己。我们没法儿和那些“拼爹”“拼身家”之类的人去比,那没有意义,因为我们总是在和与我们一样“零资本”的人比拼。相较于氪金和运气,咱普通人还是拼努力吧。
再次强行扯回话题。emmm……
读书有什么用?一元二次方程哪儿能用上?化学方程式成年人谁还记得几个?这些疑问很多人都有过。但孔乙己写出六种“茴”的时候他骄傲了么((ಡωಡ)hiahiahia 小杠怡情)。
我举个简单的栗子。为什么总有人吐槽理工男?因为,理工男,他脑回路电子运动的轨迹就从来画不出“笔芯”,思维模式就推理不出“浪漫”(稍微夸张了那么亿点点(๑ºั╰╯ºั๑))。其实就是想说思维方式和模式的问题,主观点得说,父母和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很难共通,我们很容易理解的网络词汇之类的,他们就完全不care不understand。
emmmm,拽个英文,顺便,再往回扯一下。基于接触面、知识广度的不同,不同学历、家境的人,做事情的方式方法以及效率等等方面都不一样。比如写一篇学术报告,初入职的人就只能网上抄抄,职场老油条能有以前的存稿修修改改就有了,而真正拔尖的人会从杂志发表的论文、相关学术的市场调研等等方面,写出实事求是且逻辑、适用性都很强的东西来。这就是学生时代积累出来的做事逻辑,类比于写作文。
其他学科,语文能让你能够用合适的词、合适的语气与人交流,数学更多是锻炼形成缜密逻辑,物理和化学是简单的动手能力,美术音乐能让你保持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向往美的、勾勒描绘美的能力……这些都是一点一滴、潜移默化的积累。未来,你在领奖台上条理清晰地讲出感谢致辞的时候,或许你会忘了在学校的主持经历;你在其他地方旅游的时候,你给外国朋友指路的时候,或许你会忘了你曾嘲笑中学英语老师的“方言英语”;你给别人介绍一个旅游景点里的千年柳树,聊到它属于什么科、哪个伟人在树下说过什么话的时候,或许你会忘了当初对于生物和历史的深恶痛绝……
知识是涵养的一部分。它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外貌、家境、经历等等,但它能丰富你的内心,它是你坚硬与柔软的一部分组成。
读书不是所有出路里最宽的一条,它也不是路,但它能为你拓宽所有的出路。让你走得更稳,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
外国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开心的玩儿,玩儿累了然后好好学习;中国的孩子是在该玩儿的年纪死命地学,在该学该闯的时候,没人管了、管得松了的时候,还不得去玩儿?(郑强教授的话。同样不是原话⁽˙³˙⁾(๑•́ ₃ •̀๑)⁽˙³˙⁾)
因为从小的环境和家庭原因,我个人对于教育有很深的执念,我真的特别特别不想自己的孩子也经受我曾经历过的苦难。
特别,特别特别是家庭教育。
我有过幻想,自己的孩子要一直带在身边,不用去上学,不用去做题、考试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我自己来教。然后发现,自己还冇女朋友(ノ`㉨´)ノ ┫:・‘∵:.┻┻:・‘.:∵
所以,我最近正在准备辞职and then去做一个老师,把我的魔爪,he pei……是关怀,给到其他小朋友(눈_눈)。
个人觉得,教育更多应该在“育”上。我们常常说,教书育人,“教”的是书本上的知识,“育”的才是一个人。但传统的教育观念似乎总是本末倒置,似乎升学率比一百个、一千个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重要百倍。
动物的天性,是幼时无忧无虑,咳咳,幼之后的阶段咱就略过哈。但人总会故意忘记,人也是动物之一,人是恒温动物、哺乳动物。挺可笑的是,一个关于狼被放生的电影,会被上千万人评论,夸赞保护、放生狼的主角没有让狼丢失野兽的天性。但很少有人会去关心自己的孩子,天性是否受到了抑制。
生活的压力,成年人的无奈,确确实实客观存在,关于孩子的教育,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失败,成功似乎只是偶然。一千个人会解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孩子,其实也有一千种教育细节。但具体的方式,无非就是关注、陪伴、引导、打样,但其实,大多数父母一个也没做到。
有句话是说,哪个地方缺失,就会拼命去找补。但其实我们如果有哪一方面得到了满足,这一方面得到的温暖,会满溢出来,去填补内心的其他空缺。
家庭教育是根本,孩子是否温暖阳光,是看家庭是否和睦,关怀和陪伴是否得到满足;学校教育是拓宽,是更多的人,更多的事物,是和不同生命个体之间的能量以及情感的交换。
个人观点是,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首先应该明白教育的根本、重点是什么。教育的根本是人,重点也是人。其次,要让孩子知道要学的什么,学的不止是知识,还有礼义廉耻。
教的人知道该教什么,然后学会怎么教,学的人知道要学什么,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
一时情绪激动写出,也是过于理想化且不成熟的一些个人观点,望诸君皆有所得。
同时,欢迎各位来和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