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老师写的序,清晰明了直接点出叶老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
一 语文是工具。——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也意味着我们教给学生的是一种能够终身使用的技能,是通过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祖国的语言运用。
我想到了李华平教授上的《老王》一课。
在课的开头是了解学情。
在这个部分,老师问:你读了之后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的回答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是学习文本的基础。理解课文的内容是阅读的基础,然而它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学生也养成了一种惯性的思维,看到一篇文章,他就懂要把这篇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把情感分析出来。而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停留在文本内容理解的阶段,要把“阅读方法”作为一种理性的思考概括出来教给学生,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训练掌握一种阅读方法。我们继续看,下面一个环节,华平老师就把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目标很明确地摆在学生的面前。
实录摘抄:
二、商定方案,确定通道
师:哦,都读过了。非常好。看样子我们今天的学习效果将会是非常好的。因为大家都读过。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我给大家提供了两套学习方案,大家看一下这两套方案我们用哪一套来学习?
(课件显示)
选择学习方案
1.学习一种文体阅读思路
2.学习一种文本阅读方法
师:第一套方案是学习一种文体的阅读思路,也就是某一种文体我们该怎么去读,这一类文本怎么去读。第二套方案是学习一种文本阅读的方法,也就是我学了这个方法之后就可以去学其他同类的文本。
直接给出根据文本设计的两个学习目标,给学生选择。既尊重了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发明确了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学习,也非常直接的点出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学方法!这一点也就是映证吕叔湘老师明确点出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什么叫做使用语文呢?适用于现实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智能。不是旧式教育守着古典主义,不仅仅是模仿,不仅仅是利禄主义,不仅仅是想飞黄腾达。教语文是帮助学生热爱生活,训练听说读写的各种能力,使他能够运用语文能力在社会上起到必要的作用。
“帮助”应该如何理解呢?“帮助”是不是仅仅就是讲授呢?就是好的教师就是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听不听得懂,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现代的教育则着重要通过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教方法,重过程,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靠实践来掌握语文能力。这种习惯可以是观察能力,可以是执行力,可以是解读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一切与使用语文息息相关。
“养成习惯”比“直接讲授”要动的脑筋更多了,要举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并要着重反馈,还要着重于日积月累,坚持不懈,非常考验教师的各种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养成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紧紧抓住这两句话来指导以后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