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在书中说:“我写下了妞妞的可爱与可怜,我们在死亡阴影笼罩下抚育女儿的爱哀交加的心境,我在摇篮旁兼墓碑畔的思考。”
这本书讲了一个父亲和只活了五百六十二天的女儿的故事。故事通篇以散文的形式展开,以妞妞的成长为线,读来自然流畅,每一处都饱含最真挚的爱与“残忍”,不忍卒读。每读一处,都不得停下来,擦干眼泪,平复好自己的心情,再接着往下看。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这世界上最残忍的事莫过于把最美好的事物一点点地毁灭。我无法想象一个还未出世的婴儿在不久后将要走向坟墓,还未来的及见证她成长的喜悦却要承受她离开的哀痛。我相信,没有人能够去接受,去面对这样的现实。
周国平夫妇也同样如此。万分之一的幸运让他们拥有了妞妞,千万分之一的不幸使他们将失去妞妞。他们有权在一开始就避免这种不幸,但他们没有。
“诞生是一轮诗意的太阳,在它的照耀下,人间的一切都染上了美丽色彩。”
他们热烈地迎接这个生命的到来,同时让这个生命在春天的时候凋谢。他们不是没有选择,只是别无选择。要么让小生命年复一年饱受病痛折磨地长大,死去。要么让她在最天真快乐的年纪死去。二者都是罪恶的,对妞妞而言。
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他们深知妞妞身患癌症,妞妞迟早有一天将死去。接受治疗则意味着妞妞小小的身躯要饱受病魔的一再折磨,而放弃则意味着放弃一个弱小的生命。作为父母,没有谁愿意看着妞妞饱受摧残地活下去。于是他们选择让这个小生命永远静止在春天。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父亲对女儿最真实最无私的爱,也看到了一个弱小的生命在面对病魔的纯真与脆弱,每一个瞬间都足矣被定格,足矣感动世人。
周国平是一位父亲,也是一位哲学家,他用文字记录了女儿短短的生命历程,饱含爱与深情的同时处处都充满了哲学的思考。读完此书,我再次思考了生和死的关系,生命的意义何在,最后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我很庆幸在现在这个年纪读了这本书,在周国平与女儿的相处细节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子,知晓为人父母的艰辛与不易,同时我也知道有一日我会成为像周先生那样的父母,无条件地去爱去呵护它。
最后,用书中的话结尾吧!读来可能觉得惋惜,但请记得,它盛开过。
“她是一朵春天的小花,开在春天,谢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