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2018最难高考年”来得如此猛烈!高考语文题目刚公开,考生和网友就炸了锅,用一句话来形容今年的考题:所有人都喊难。
但在我看来,这种“难”考生们早该想到!2017年一系列语文改革&高考改革政策放出时,今年高考的“语文难”就已成定势,可惜的是很多人并没有关注,或没有重视。
政策就摆在这里,你却打无准备的仗!
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曾痛斥:语文凭什么要给数学让路?未来语文将成为中高考的杀器,高考要实现15%考生做不完卷子。
清华大学教授王文湛:“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因为要考两次,数学降低难度,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语文主要在作文。”
难?到底难在哪里?
1. 阅读能力差=做不完
“题目太多、字数太多根本做不完!”让很多考生叫惨连天。他们正是温儒敏教授口中说的“15%的人”。
翻开今年的高考试卷,乍一看满满都是文字!
大家注意了,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去年说的“高考变革”已经实现,所有题目都在默默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能力。阅读不行卷子根本做不完。
2. 不读名著=不会做
感受下2018北京高考卷微作文题目(10分):
考纲做到了说话算话,而不会做的那群人,一定是不读名著的人。
虽然名著高考一直在考,但以前不过是问问作者、年代等“背诵题”,哪怕你不读书,只要记下这些要点就不会太丢分。请看看今年北京语文卷的考法: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
这样的问题,试问:如果没读过这些名著,怎么答???是的,高考正在惩罚那些不读名著的学生!
3. 不积累古诗文 = 重本变二本
不管是全国卷I、卷II、卷III,单古诗文考察就占34分;而北京卷文言文+古诗文的考察分数高达44分!
也就是说在北京高考语文卷中,【文言文+古诗文+名著】占到了54分的比例!
但如果不读古诗文、不看名著,这几十分怎么拿?用最好的方法读唐诗,用最轻松的方法学唐诗,林子老师带你从作者生平到创作背景,用有趣生动的方法一起读古诗文。
语文为王,不再是口号!
从近年各地高考出题趋势来看,“大语文”概念非常突出,课外拓展内容增多,重视传统文化积累,对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思维思辨能力要求提升。而中高考改革后强调的综合素质,与“大语文”的内蕴关系密切。
从明年下半学期开始(2019年9月),全国中小学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新“部编本”教材,换掉了约40%的课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整个小学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
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体裁从《诗经》到清诗,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文言文的学习秘诀就在熟读与背诵而已,尤其年纪越小越容易栽培。3本国学典籍,100个中小学必读的经典名句全方位解读。积累素材的同时培养提高双商,从古人的精髓中获得人生的大道理。
不仅如此,语文在各学科间的重要程度也已经凸显。
看看高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和学科重要程度的变化,还有这几年爆红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永流传》等文化类节目……所有的现象都在告诉我们:
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
不读名著行不通!
不积累古诗文行不通!
不会写作行不通!
轻视语文行不通!
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做好高考语文卷,要从中小学抓起!
高考语文已经向我们放出信号,这3件事不得不做:读名著、积累古诗文、学写作。
显然,这几个要求并不是短时间就能达到的,需要常年累月的积累。不要以为高考还很遥远,别以为孩子还小就不用准备,它就在眼前!
只有从小学开始多读名著,多积累古诗文,多练习写作,才能做到在几年后的高考中游刃有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来吧,现在就进入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