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概也是这个时候,怀着勤奋精进的心情,写过一份精进的计划,写的时候都感觉到压力,但是想到我得与那所谓的“少数人”一样,得跳出舒适区去看看不一样的东西,所以最后还是一张纸上列的满满的计划事项,然后从中挑了一些出来写成精进清单。
后来,在实施中,执行力这一点,我又与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一样,在执行一段时间后,我的潜意识里以一个借口为由,开始与执行表里的计划逐个对抗,直到精进计划都渐渐淡忘。
后来,一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这很大程度受身边的人影响着(各种说不合群、诱惑回到舒适的状态),我的执行力也被诸多不重要的琐事耗尽,以至于无法保证在一天当中还能抽出精力来坚持清单里的事项。
可,在每一个深夜,当我亮起台灯,内心沉浸下来的时候,一切变得不那么浮躁时,心里明确告诉自己:原本脑海中曾经支撑自己发愿变得更好的概念,正在慢慢变得模糊。我在想,一定需要踏出舒适区吗?其实我深深知道,不是必须,是不得不,工作室的危机感与理想中的生活处事方式,让我不得不踏出这个舒适区去。与此同时也不能盲目的使用方法,我自知,我算得上是个有耐心的人,就是处于浮躁的圈子当中欠缺点自律。
所以,这一次精进的核心就是——自律的培养。无论成长的路上走得多快,如果没有自律,始终走不远。记得李笑来曾说:
坚持,这词应该从你的字典里面剔除,一件事,从一开始就需要坚持,那么这件事多半做不成。
大概在一年多两年前,我也曾记得一次与朋友聊天时谈到缺乏耐心这事,我当时这么说:在某方面有没有耐心,其实应该看一个人对那方面有没有认知和期待(目标感)。记得对方是冷笑,类似鄙视的反应。
举个列子:
大学时,我读的是设计专业,这个专业的任何工作细分里都极其需要耐心才能做得更好,同班里不少人表示,在每一次的作业中表示完全没有耐心,他们用极短的时间应付完成以后,居然可以接着打游戏、看电影、读小说并且几个小时都不带停的。
就这个现象足以说明,绝大多数都一样,自身充满了矛盾——“他们”既不耐心也耐心。
所以说一件事能不能用心做到底,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你不断去巩固脑中的概念,不断更新认知,认识你的刚性需求,复盘你的目标感来自我驱动前行,同时懂得say no来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毕竟人的精力很有限。
所以在我以下简化的精进清单里,第三点尤为重要,因为人一旦持续输入知识就会唤醒大脑思考,思考能保证大脑条理性的清晰,明确事情的重要性。从而,由内而外的驱动自我。
然而有时生活就是那样,压力刻在额头,匆忙写在脸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执行效果也仍然可能不是太好。想起前几次作业战友点评点醒,不是只有阅读才是输入,也不是只有写作才算输出啊,不无道理,生活中你所能接触的事情都基本能运用某些概念,或换种思维方式来处理,到达不一样的效果。另外,执行力不强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目标计划没有“死亡期限”。所以以下几点计划中,任何一点如超过一周没有执行,便从计划中彻底剔除。
培养自律的精进计划:
1、每天500字记录。培养输出的习惯以及几时性的反思!
2、至少每两天一次运动(平均)。强化身体的性能,来支撑头脑的想法!
3、睡前阅读及冥想。像每天洗澡一样,习惯性洗洗脑子!
4、早睡早起。除工作繁忙以外11点前休息,7点前起床!
有这么句话,大家都熟知:
走的太快,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
我们曾发愿让自己变的更好,无非是想在生活中工作中更科学的行事,创造更理想的生活及方式。
2018,让自己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