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喜欢启发俱乐部那一次周晓枫老师的分享,老师讲起来非常温柔、感性、优美,实实在在地让我领略了文字的力量。
作家周晓枫老师有很多写小动物的作品,像是最新出版的《幻兽之吻》,还有她的《你的好心看起来像个坏主意》,她的文字中流露出一种透彻的悲观,又会触底反弹,在我们感受真实的同时,内心又生出余温。
我来带你看看吧。
周老师去动物园体验当饲养员的生活。有一种来自美洲的红鹮,是世界上颜色最红的鸟,每天的食物包括活不到一天的老鼠仔,因为这些刚出生的小老鼠不含感染源。
她用了几千字,一层一层地推进,她这样写道:
这是每天送给红鹮的祭品。将近二十只幼鼠拱在木屑里,盲目地寻找并不存在的母亲……它们生来的目的,就是为了速死。
饲养员当然也不愿意听到幼鼠被剁成饲料的惨叫,于是“先把幼鼠泡在盛水的透明塑料盒里,让它们溺死……很快,水里躺着十几条被杀的、贱死的、小小的命。”
她形容这些幼鼠“就像纪录片里的熊猫幼崽”。可是,并不是每一只小鼠都能有“速死”的权利,一只在她的手里重新活了过来,但是饲养员拿过来,把它又扔进了水里。
她发现自己的怜悯对幼鼠毫无意义,反而让它经历了更多的恐惧与折磨,她说:“我短暂延长它的生命,却在一次次增加死亡的重量。”
读到这里,我已经深刻地感受到周老师解剖一般的手法。
她接着思考和感受,写道:
“动物身上汇聚美与自由,也汇聚日常到无辜的暴力。…..不能说杀就是恶的,不杀就是善的。甚至不能说,杀比不杀更近罪恶。每救助一只食肉动物,就有无数牺牲品献祭……存在价值观,被相对论所动摇。没有绝对的慈善与温柔,没有绝对的残忍与冷酷,极致之中,必有彼此——我们如此看待动物,神如是看待我们。”
史航老师对周晓枫老师的散文评价是“透彻的悲观”,她不会因为揭示了真相而否定一切,相反,这种悲观得到了触底反弹,接触到我们心中真实的一面,唤起了内心中确定的温柔。
史航老师说,
这就像当你的手机电量有80%、70%的时候,你是不在乎的,但是当你的手机到2%的电量的时候,你会为它还没有突然关机的每一秒钟,让你还能打通电话或玩一个游戏而感恩。晓枫老师写的从来不是一个满格的世界,它是剩了一丁点的世界,这种意义反而比满格的世界更大。
一个笔触敏感的作者,写小动物也是一花一世界,从中投射出生活本质里的、难以描述的东西。就像晓枫老师说得那样:“我非常感激动物,它们有的时候喂养我,有的时候给我美的教育,那些瞬间让我非常触动。”
贾行家老师在对周晓枫老师的评价中说:
你看,我们天天都在说话,谁都可能写出一段真切动人的文字,然而晓枫老师的专业功力在于:她每一次拿起笔来,进入日常事物的时候都是极其准确、深入的,能把这个节奏和频率一直保持下去。
我很羡慕“文字有力量”的人,更羡慕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洞察与感知,就像晓枫老师说得那样:“童话可以传递很多,让你永远像孩子一样出发,去面对世界,去学习,去保持你成长的可能性,你所获得的知识,不是为了去指导和告诫孩子,而是帮助你继续保持无知地寻找解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