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生最近迷上画‘枪’,昨日问我哪幅好看。
我指了指他最后递过来的那幅说:“这个最好看,感觉画得好认真!”
小男生满脸得意,“肯定啦!这幅我画了好多细节,也画了好久。”
对的,正因为巧妙地加了细节,才使得他的作品增色不少,十分逼真。写作也是这么个道理。
相信看过朱自清《背影》这篇文章,都不会忘记描述父亲为“我“买橘子那一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外貌、动作,和自己的心理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将父亲的高大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有种酸酸的感觉。
著名作家赵树理就说过,“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人看到以后印象更深刻。”
但是一味地细节描写又会让文章变得拖沓冗长,会让读者缺乏耐心看下去,这就需要让文章变得生动有趣一些。
最有效的方法是把长句拆成短句,或长短结合,让文章变得有节奏感。季羡林先生在《我的老师董秋芳》一文中曾这样描述节奏:
“写文章应当像谱乐曲一样,有一个主旋律,辅之以一些小的旋律,前后照应,左右辅助,要在纷纭变化中有统一,在统一中有错综复杂,关键在于有节奏。”。
举个例子。
山被直着劈开。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阿城《峡谷》
你看,不过简单的几个短句,节奏却如此明快,给人一种铿将有力的阅读快感。
如果你的文章读者没法看下去,那不妨先从细节和节奏感两方面好好打磨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