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带着女儿敲开了老妈的门“妈,是什么神秘的事,非要到这里才能说呀?”
“呵呵呵,昨天我回了趟老家,你奶奶非让我今天带她养了半年的鸡来,今晚我们一起吃白切鸡!”
“真的吗?”我喜出望外!
“是的,她和爷爷一直舍不得吃,眼看着留到七月十四(我们壮族人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的节日)就老了,刚好见我回家,一定让我拿来,我叫了你和你妹,咱一起吃”
“奶奶真好!”我由衷感叹!难为她85岁了仍坚持养鸡,满腔的热情,只为儿孙们能吃到家乡正宗的鸡肉!
此时,那只让奶奶精心喂养的六斤左右的走地鸡,已经在三十分钟慢火的焖煮后,完成了与食盐和姜片的完美融合,散发出它诱人的香味,时不时挑逗着我的味蕾!但还需放凉待切。
与此同时,老妈准备着沾鸡肉的配料:将适量的生抽倒入蒜蓉碗里调成酱汁,待油烧至九成热,把切碎的香菜及蒜蓉汁倒入锅里,片刻,一碗香气扑鼻的酱汁就做好了!
一刻钟后,妹妹,妹夫和孩子也到了,伴随着老爸声声有力的砍鸡声,我领着六岁半的女儿开心地下了桌,打开了折叠椅,妹妹摆开了碗筷,分配着一碗碗酱汁,老妈把之前做好的一桌子好菜都摆上了桌,留着中间的位置给今天的主菜——白切鸡!
正所谓无鸡不成宴!我们两广人更是如此!何况是奶奶百里之外捎来的走地鸡呢!
最终,老爸把摆盘整整齐齐的白切鸡盛到中心位置的时候,一大家人也整整齐齐的落坐好了!
“来了,小彧吃鸡腿腿了!”弟媳帮两岁的侄子剥着鸡腿,喂到他嘴里!
“来,这是昊昊的!”老妈夹了一个大鸡腿给四岁的外孙。
“来,慧慧吃这个。”老爸也给六岁半的外孙女夹来了鸡腿。
我和妹妹也下意识的给老妈和老爸分别夹了一块,之后,我夹起了面前的鸡肉,惊喜地发现,鸡皮一点也不肥,是整只鸡都没带一点肥肉!配与香菜蒜蓉汁入口,鸡皮爽脆,鸡肉鲜嫩,余香环绕!
“味道好极了!”我不禁赞叹道!
“妈妈,不加酱油,原汁原味,也很好吃!谢谢祖婆的鸡肉!”女儿开心地挥舞着手里的鸡腿,嘴角流着晶莹剔透的油!我们都开心地笑了!
很久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鸡肉了!奇怪,三十几岁的人,鸡的种类,鸡的做法吃过很多,为何这只鸡最鲜美呢?
就算是白切鸡也吃了三十几年了,但总觉得酒席上的太过于冰冷,小饭店的味道过于浓重,菜市场买来做的太过于柴,就算再贵的土鸡,都没能激起味蕾的尖叫,总觉得缺点什么,为何这只鸡最对我的胃口?我边吃边思索着这只鸡的独到之处!
等酒过三巡,鸡吃过半,看看老爸和弟弟,妹夫谈笑风生微醺的脸,再听听老妈谈到爷爷奶奶的近况,乡亲们的趣事,我突然明白了这独特的味道从何而来!
那是家乡菜独特的鲜味,仿佛从舌尖伸出一根无形的弦,而奶奶是那个掌弦的匠人,只要是经过她的爱心精心浇灌的东西,都会激起沉在心底的记忆的弦,和着舌尖上的味蕾一起舞蹈,那种鲜美的味道自然生长开来,越来越浓郁,无可替代!
一如奶奶做的红薯粽,无比的甜糯;一如奶奶拷的玉米,无比的香嫩;一如奶奶种的芭蕉,无比的甘甜!
以奶奶的牵挂和爱心做主料,孩子们的欢笑作为配料,辅与爸妈的精心烹饪,吃法是一家齐整团圆高谈阔论,这白切鸡怎能不无比鲜嫩,无比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