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父母爱情》看了N遍,百看不厌。其实整个剧情没有轰轰烈烈、生离死别、跌宕起伏的情节。就是简简单单的居家生活,餐米油盐、生活琐事,其中还不乏絮絮叨叨。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能够受欢迎,吸引我们,打动我们,主要是因为这些生活琐事,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引起了我们的情感共鸣,像极了我们的父母爱情,也是我们父母爱情的缩影。
我的父母今年都80多岁了,父亲比我母亲大三岁,但是看面相,母亲至少要比父亲大个5、6岁,比较显老,应该是她这一生为了抚养儿女,为了这个家辛苦操劳的原因。父母在一起已经生活56年了,中国传统式婚姻,通过媒人介绍的。他们之所以能互相看中对方,按我小外甥女的话:姥姥和姥爷挺般配的,姥姥是城里人,长相挺好,但是个子太矮(母亲身高只有1米4几);姥爷个子高(父亲身高1米73),长得挺精神,可姥爷是农村人,姥姥、姥爷自身都有缺陷,所以谁也没嫌弃谁,取长补短。嘿嘿,这么小的孩子就能看出门道。婚姻中男女选择伴侣其实就是这样,半斤对八两,选择对方都不会超出自身的条件。
父母的性格可是截然不同。父亲为人宽厚,随和,好脾气。记忆中,从小到大父亲从来没有动手打过我们,就连大声呵斥好像也很少。母亲急性子,脾气不怎么好,年轻时更是点火就着。在管教孩子这件事上,他俩是一个黑脸、一个白脸,为管教孩子,他俩可是打了不少仗。而且母亲生性要强,尤其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更是严格要求,但是管教方式却很简单、粗暴。我们考试成绩不好,她的教育方式就是狂风暴雨般的数落一番,有时还免不了挨揍。尽管她对我们抱有极大的希望,为了我们的学习操碎了心,可是最终我们姊弟三人学习都不是很好,我也只是勉强考了一个普通的本科。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有所作为,但是,由于我们很多父母受家庭环境、教育背景、认知程度所限,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由于方法不得当,往往适得其反,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失去了学习兴趣,以至于毕业以后终身放弃了学习。所以,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好好学习。
因为从小生活环境不同,教育背景有差异,父母的生活习惯大相径庭,情趣爱好也很少有共同之处。母亲叨叨父亲不是天天洗脚,父亲认为母亲是臭毛病,你看谁家还天天洗脚,……。母亲喜欢穿衣打扮,自己也会做些简单的时装,退休后更是乐此不疲,我们家所有的柜子都是各种布料,母亲常常披星戴月的赶制衣服,有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气得父亲时常要吃些疏肝清火丸,去去火。几十年了,母亲的火冒三丈、絮絮叨叨,也没有改变父亲的生活习惯,父亲的严重抗议,也没能让母亲有所收敛,最后只能彼此迁就,互相适应。不知道他俩是否有过离婚的念头,我想,一定是有的,也许不下几十次。
从小到大,在我的脑海里,他俩很少秀很爱,能想起来的一些场景:农村老家来亲戚,或回农村老家,东西拿多拿少,他俩会打一仗;接奶奶来城里住不住,住多长时间,会打一仗;父亲年轻时经常在外面喝酒,关于喝酒的问题,打了无数次仗……。到现在母亲还常常跟我叨叨,说父亲自私,从来不关心她,就自个顾自个。
今年元旦过后不久,1月7号,母亲不小心摔了一跤,腰的位置两处小骨裂,医生说没有别的办法,回家躺着静养吧,大概需要三至四周。我们姊妹三人都在银行上班,我虽然刚退二线,但工作还没有交接完,谁也不能一个多月不上班。因为骨裂,母亲不能动弹,所有的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关键时刻,父亲承担了伺候母亲的重担。别的不说,就伺候母亲在床上大小便这件事,父亲任劳任怨,丝毫没有嫌弃,我们做儿女的也不一定能做到。而且父亲觉多,一直不能熬夜,母亲经常要在半夜,或者凌晨方便。这一个多月,他做饭、打扫卫生、伺候母亲,没有让我们儿女操心,替我们儿女减轻了负担,要知道他今年已经83岁,83岁高龄了。母亲被父亲感动了,春节奖励了父亲一大个红包。 不是都说患难见真情吗!以前我也认为父母之间缺少爱情,他们就是在一起过日子。可是通过母亲生病这件事,我认为他们的爱情是实在的。是他们携手一起走过50多年后,彼此割舍不掉的责任和依靠;是他们50多年来,为了家庭和儿女,做出的付出和奉献。所谓的一见钟情,风花雪月,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哪能经得起岁月的洗礼,生活的磨难。爱,是柴米油盐中的岁月静好;是相互包容和迁就后的宽容;是手牵手走过一生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