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解读与补充》(24)
《生命并不存在》
生命并不存在是感知论的核心思想,也是最不被人接受的观念。生命从来就是人的根本,生命不存在之说,让人无法接受。生命是什么?人们一直无法下定义,人只能根据生命状态从某方面下定义,人无法找到生命的本质。感知论第一次准确地从本质上给生命体下了定义:生命——感知运动中的感知体。这个定义揭示了“生命”的本质与目的,并确定了生命与事物的关系。准确地表达,生命就是感知体,是与被感知体相对的存在主体,而不是存在的产物。
生命这个词的创造,造成了人类最大的认识错误。人们虽然不清楚生命的准确意义是什么,但人们却非常明确地建立了生命伦理。人们普遍具有的生命意识决定了人类的生存形态,人们根据生命伦理建立的人间秩序和社会形式,从此将人限制在相应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环境中,让人成为了生命的奴隶。这是人类迄今犯下的最大的认识错误,是人给自己带来的最大的麻烦和严重的损害。
感知论说生命并不存在,不是说人不用活着了,是人不再活在生命的观念中了。为什么一定取消生命为本的理念呢?是生命为人之本带来了十分严重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连锁效应毁坏了人的存在根基,异化了人的品质,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后果。人类要幸福美好的存在,人类要走向理性和理想的未来,必须要越过生命观念,必须要放弃生命伦理,必须要从根本上取缔生存体制,人类才能得到纯粹、自由、美满的存在。
从当初生命成为一个确定的概念开始,人类就进入了混乱而逻辑不通的生命意识之中。生命是个体的、独立的、有别于物质的另一种存在形态,先不论这种不同于物质的存在形态为什么产生和从何而来,我们认可了生命的特性就必须为它的存在建立一套可行的伦理规则。于是,生命利益就成了伦理原则的核心。既然人是生命的,人就必须在生命的伦理原创中生存,这就是复杂的人与人关系的由来。生命的伦理原则贯穿于人的行为的始终,长期以来,人就为着自我的生存而活着,为着自我的利益而竞争着。生存这个词就决定了人活着的目的与意义,生命的存在成为人挣脱不开又无法完成的使命,因为人最终都得死去,无一例外。
我们自己设立的生命的理念被死亡摧毀,变成了既然要死,又何必要生的无理逻辑。其结果是,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在准备死去,人们的一切努力在死亡面前都是白费的。我们制造了一个注定失败的人生逻辑,却又要让人竭尽其力不要死去,我们至今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让人心安理得接受的死亡的理由,但我们又不得不坚持生命的存在,为了什么?我们竟然完全不知道。从拥有生命观念开始,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矛盾逻辑,比如:吃得越好,死得越快。作为一个胜利者死去与作为一个失败者死去有什么不同?生存有差别,死去有差别吗?富裕者死去好还是贫穷者死去好?人不死有什么好?人死去有什么不好?生命为什么是美好的?死亡为什么是丑恶的?生好还是死好?生命是永恒的还是死亡是永恒的?……这无穷无尽的生死矛盾根本不可能解开,因为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没有逻辑,对于死亡,活着就是一种没有道理的存在。
将死亡作为生命的反面,以生与死为对立的二元,让人无法以逻辑来贯通。死亡与生存怎么对立?生存有内容,有不同的生存,死亡有内容吗?有不同的死亡吗?于是,宗教信仰纷纷为死亡找内容,那些五花八门的死后的内容让人瞠目结舌,更让人心生恐惧。于是,死亡被人们神化,也被人们丑化。人们主观臆想地给死亡添加了许多道理,最终还是不能和生存相对。其实这一来,生存与死亡都没有道理。
人类最先确立生命理念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会有这无穷的矛盾。人们无法在生与死之间顺利转换,于是,人间世界只能道理不通、乱象橫生,人们各立一法,各执一词……最后不知道该怎么活着才好,更不知道该怎样死去才对。人间大困惑的根源,就是始于生命观念。
如果生命并不存在,人间世界的一切问题瞬间化解。(接下)
注:本文节选自:京东、淘宝电子书:《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