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格雷厄姆,做好三件事:
第一,做些傻事,防御型做分散投资,定期定额投资指数基金。
防御型投资者的第一大目标是避免重大错误和重大亏损。他最主要的精力当然都放在防守上;第二个目标是轻松自由,不需要经常分析决策,省心省力,省时省事。
大多数业余投资者,更适合做防御型投资者。格雷厄姆建议防御型投资者要遵循四大选股原则:适当分散投资10到30只股票,选股要选大型企业,杰出企业,融资保守的企业,股息持续发放20年以上,市盈率不超过25倍。
巴菲特从不推荐买入任何股票,过去20年却10次推荐指数基金: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成本费率低的指数基金就是股票投资的最佳选择。
透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投资人,通常都能打败大部分专业经理人,很奇怪的是,当傻钱了解到自己的极限之后,它就不再傻了。
即使你什么也不懂,在投资上像个傻子,不懂宏观经济,不懂行业,不会分析公司基本面,而不会选股,也不会择时,只需要定期定额投资一只全市场指数基金,如美国的标准普尔500和中国的沪深300指数基金,什么都不用管,就相当于那些非常专业的基金经理的平均业绩水平。
最好的投资股票方法是购买管理费率很低的指数基金。通过投资指数基金,在扣除管理费和其他费用之后,所获得的净收益率,肯定能够超过绝大多数投资者专家。
第二,做些趣事,进攻型做价值投资,强调安全边际。
进攻型投资者的最核心特征是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选择比一般证券更加稳健可靠,而且潜在回报更有吸引力的证券。进攻型投资者会比防御型投资者多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多用很多分析技能,目标是多赚一些钱,取得更好的投资业绩。而防御型投资者不想多花时间精力,只要取得市场平均业绩就行。
格雷厄姆向进攻型投资者推荐以下三种投资策略:第一种策略是购买相对不受市场追捧的大公司股票,第二种策略是买进被严重低估的便宜货股票,第三种策略是特殊情况或破产债务重组的股票套利。
格雷厄姆本人是买便宜货股票为主,特殊情况套利为辅。巴菲特后来的选股之道是寻找超级明星股:我们始终在寻找那些业务清晰易懂,业绩持续优异,由能力非凡并且为股东着想的管理层来经营的大公司。这种目标公司并不能充分保证我们投资收益,我们不仅要在合理的价格上买入,而且我们买入的公司的未来业绩还要与我们的估计相符。
我们寻找的是一个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并且由一群既能干又全心全意为股东服务的人来管理的企业。当发现了具备这些特征的企业,而且我们又能以合理的价格买时,我们几乎不可能出错。
格雷厄姆强调最根本的投资基本原则都是安全边际。我们知难而进,勇敢的提出一个投资座右铭,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的功能基本上可以概括成一句话,有了足够的安全边际,就用不着准确预测公司的未来盈利了。只要安全边际很大,就足以让投资者假定公司未来盈利不会远远低于过去的平均水平,面对投资世界沧海桑田变幻无常,感觉盈利相当有保证了,心里就踏实多了。
基于安全边际进行价值投资,用巴菲特的话来说,就是用四毛钱的价格去购买一元钱的股票。安全边际原则仍然非常正确,非常有效,永远是投资成功的基石。
格雷厄姆部落投资人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利用市场无效性产生的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异。在华尔街上股价会受到羊群效应的巨大影响。事实上,市场价格经常是荒谬愚蠢的。基于价值构造的投资组合,风险更小,预期报酬却高。
其实价值投资就是逆向投资,在股市过于低估时买入,而在股市过于高估,安全边际太小甚至消失时卖出。这就是格雷厄姆所说的做些与众不同有新意的趣事。
第三,做些好事,帮助别人,成就自己,利己利人。
能不能克服人性的从众心理,隔绝市场巨大的情绪影响力,保持理性,这是最大的挑战。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也是他最好的朋友,就是市场。格雷厄姆称他为市场先生。
要让市场服务你,而不是指导你。你完全可以自由的选择你的反应模式,你完全可以忽视他的报价,不满意不卖,也可以乘机大占他的便宜,高价卖出或低价买入。但是,如果你受到他的影响而追随他的一举一动,结果会是灾难性的,让你损失惨重。
一个投资者必须既具备良好的企业分析判断能力,又具备一种能把自己的思想行为和那些在市场上盘旋而且极易传染的情绪隔绝开来的能力,只有企业分析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同时具备,才能取得投资成功。
我们分析股票投资是否成功,使用的衡量指标是这些股票公司的经营业绩好坏,而不是这些股票每天的股价,甚至是每年的股价高低。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但长期是一台称重机。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学习格雷厄姆像做企业一样做投资的人,赚大钱的机会就越大。遵循格雷厄姆提出的投资基本原则,你就不会跟随股市也做傻事,而是会利用股市的愚蠢行为从中投资获利。
一句话概括,要想投资成功,一要智商,二要情商。智商不是聪明,而是正确的思考框架;情商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要一生投资成功,只需要两个因素,有一个正确合理的思考框架让你能够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有一种能力让你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避免情绪破坏这个思考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