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小鹅传染病的防治介绍

  在小鹅育雏饲养过程中,常由于环境条件达不到饲养要求,造成小鹅传染病的发生,因此,防疫是小鹅育成的关键。

一、小鹅瘟

    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主要侵害出壳后4~30日龄的小鹅,传染快、病死率高,在自然传染情况下只在雏鹅中发生。

    1.诊断

    此病具有特征的流行学表现,出壳不久的雏鹅,一发病即呈衰弱状或倒地乱划,大量死亡。特征性病变是小肠发生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有肠黏膜坏死脱落堵塞肠腔,靠近卵膜与回盲部分的肠段外观极度膨大,长约2~5厘米,临床表现结合病症和特有病变,即可初步诊断。

2.治疗

紧急注射小鹅瘟抗体  或者治疗小鹅瘟抗病毒药配合抗菌药防止继发感染 

    二、小鹅大肠杆菌病

    小鹅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大肠埃希氏杆菌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病源的传染病,雏鹅感染比成年鹅高,可通过饲料、水、尘埃传染。特征性病变:表现突发性死亡、腹泻、关节炎,雏鹅跛行、卧地,关节肿大,个别出现单侧眼前房肿大,有明显的腹膜炎、心外膜炎、肝周炎,可明显看到腹膜心脏、肝脏表层有大量灰色附着物。

    1.诊断

    结合病鹅与特征性病变可做诊断,有条件的做实验室诊断,即可确诊。

    2.防治

    可用多价合剂大肠杆菌苗注射,剂量按说明为准,治疗可用磺胺药类等,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做药敏试验,及早治疗。

    三、鹅巴氏杆菌病

    又名禽霍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鹅的易感性较差,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在2~9天。

    1.症状

    仔鹅发病和死亡比成年鹅严重,常以急性为主,精神萎靡,食欲废绝,拉稀,喉头有粘稠分泌物,嘴和蹼发紫,眼结膜有出血斑点,病程1~2天即死亡。急性死亡的基本没有特殊病变,此病诊断与其它传染病易混淆,最好能做实验诊断确诊,以免延误病情造成损失。

    2.防治

    青霉素和磺胺药物对于禽霍乱均有疗效,大群治疗时,用土霉素按0.05%比例混在饲料中或饮水中,连用3~4天,也可达到治疗目的。防疫可用禽霍乱血清进行接种。

    四、鹅流行性感冒

    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称为鹅嗜血杆菌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在10%~25%,有时高达90%。

    1.症状

    小鹅表现为呼吸困难,鼻腔不断排出大量透明浆液,有时有眼水,常发出鼻鼾声,有时做张口呼吸。病鹅短时间作强力摔头,缩头卧伏,不嗜饮食,病程约2~4天。病久而不死的鹅,足部麻痹,站立不稳或不能站立。

    2.防治

    应用磺胺嘧啶口服,第1次0.25克,以后每4小时0.125克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预防可用鹅败血嗜血杆菌灭能苗进行肌肉注射和口服免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