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75:孙正义二三事(1)

图片发自简书App

1.

1974年9月,刚读高一便退学的孙正义从日本来到美国读书。虽然只有3周的准备时间,但他仍然对校长说,“想上大学,越快越好。”

考试一共3天,包括数学物理等6门课。拿到卷子时,孙正义就愣了,因为试卷数量比日本多了许多。他决心要拼一把,于是申请使用字典和延长时间。考官拒绝了,然而他直接去找老师,老师好奇而有同情,帮助拨通了教育委员会的电话,最后竟然得到了批准。

没说延长多久,孙正义就拼命做题,直到解出为止。第一天,从早上9点到晚11点,第二天到11点,第三天甚至过了零点。主考官都被折腾得筋疲力尽。

最后,他的数学几乎满分,物理也不错,其他成绩不太好。但重要的是,他通过了资格考试。

他只在美国高中待了短短3周,学校的老师说,“虽然孙先生没有毕业,但我们仍然为拥有他这样的学生而倍感骄傲。”

2.

孙正义在UC伯克利时没有打工,没像其他人一样去洗盘子、扫大街等体力活动,他把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因为他觉得依靠体力,再拼命,终究是有限的。

他想了半天,只有发明点什么东西,然后依靠出售专利。

于是他把日记本改成了发明记录,每天用5分钟想发明,累计下来详细记载了250多项发明。

他注意到发明有几种方法。一是遇到什么问题就想办法解决,由此产生的发明。第二种是逆向思考,改变传统思维,把方的改成圆的。还有一种是组合法,即组合现有的事物来产生发明。

孙正义酷爱编程,但他与众不同,他把电脑当做创造的机器。他构建了一个程序,把几百个词语输入进去,然后进行打分,包括新颖指数、掌握程度、是否容易发明等40多个选项。程序从几百个词中选出3种,然后按照组合的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最后他从中选出了语音电子翻译机。

接下来才是许多人做不到的,正在UC伯克利念书的孙正义,真的就开始构思这台机器,而他创造这台机器的方式并不是从零开始自己制造,而是采用了企业家的思维。

(下次继续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努力,不是为了要感动谁,也不是要做给哪个人看,而是要让自己随时有能力跳出自己厌恶的圈子,并拥有选择的权利,利用自己...
    不知名的鱼儿阅读 152评论 0 0
  • 传说很久以前,广东西部的阳春县发生了一次范围较广的牛瘟,全县境内方圆数百里的耕牛,一头一头地病死,惟有蟠龙金花坑附...
    默笙笙阅读 1,113评论 2 9
  • 1. 文章 An overview of gradient descent optimization algori...
    白兔记阅读 1,557评论 0 0
  • HTML 样式 注意: 如果是用vue的话, 标签需要去掉scope属性
    毛宇鹏阅读 6,657评论 2 1
  • 每次我去县城办事,小侄女都会如数家珍般地说出她想要的东西,比如她认为的美食: 汉堡,可乐,草莓圣诞,鸡米花,果冻等...
    青龙174高淑玲阅读 42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