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记得在求学时代,老师就曾对我们谆谆教诲: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甚至有人总结,我们日常行为中70%以上都与习惯紧密相连。在我看来,习惯便是某一种动作或者状态重复很多次之后而形成的规律性行为,养成一个好的习惯的确可以为我们的人生提供强大助力。但被习惯又当如何解释?顾名思义,被习惯是被动的,是不受我们主观所控制的,更多时候,我们会被其控制或者影响,讽刺的是,当我们开始觉察到这种影响时,往往会骑虎难下,甚至痛苦不堪。
刚刚过去的里约奥运会,相信大家不会陌生,而其中围绕兴奋剂而起的纷争将我们的游泳名将孙杨推到了风口浪尖。在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孙杨以0.02秒的微弱劣势屈居亚军,金牌被澳洲选手霍顿摘走。这本是一次非常精彩的比赛,但赛后霍顿对于孙杨的用药传闻攻击却让比赛完全变了味儿,其实关于孙杨兴奋剂丑闻早在很久以前就得以澄清,否则也不可能参加里约奥运,而霍顿此举的目的却在于想要打乱孙杨的心态,以便在此后的200米自由泳中再创佳绩,其用心何其险恶!而事后霍顿也同样对此供认不讳,我在惊讶的同时,也在反思,为了冠军,何以用如此卑劣的手段?众所周知,中国游泳队一直处于弱势,这在世界泳坛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当外界正舒适地习惯于我们的弱小之时,突然冒出个很厉害的孙杨,这本身就让以游泳为傲的澳大利亚队感到不爽,我们突然的优秀显然让他们来不及适应,也让他们感到措手不及,所以他们不惜运用龌鹾的攻心之术企图打乱我们的阵脚,而他们坐收渔利。面对此种挑战,我们更应该感到庆幸,因为这恰恰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们的强大与优秀,我们只需把这种强大延续下去,让对手对我们的实力不敢小觑,用更充分的实力来应对我们的挑战,而非只想用某些卑鄙言论就想将我们击退。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对手发自内心的尊重,将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女排姑娘们也同样饱尝“被习惯”的滋味,他们所夺得的里约奥运冠军可谓中国体育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儿金牌。女排的优秀可谓历史悠久,从上个世纪的“五连冠”开始,女排夺得好成绩似乎就应该成为理所当然,而女排精神也被作为了一种文化象征被用于各个领域。女排的这种“被习惯”给他们自身也带来了很大的神经压迫。所以导致的现象便是当她们在小组赛以二胜三负位列小组第四勉强晋级八强时,外界一片骂声与不看好,可以想象女排姑娘们承担了多大的心理压力,网上的各种对于女排的负面评论占据了我的眼球:主攻惠若琪的强攻不强,二传魏秋月的组织不利,接应龚翔宇的太过年轻。。。就连我自己也在女排零封意大利以后,出言讽刺:“不是我们打的多好,实在是对方太差了!”好在姑娘们终于放开心态努力放手一搏,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惊喜。而在里约奥运结束后这么多天,我渐渐意识到其实里约冠军对于女排而言也是把双刃剑,更加浸透着“被习惯”的因子,因为冠军的归属,很有可能会得到一些本身其实并不属于女排的东西,从小组赛的成绩而言,其实女排也还是有些问题的,而最后夺得冠军很有可能会让外界忽视这些本身存在的问题,并肆意夸大女排的强大,再加上现在已经有些变味的女排精神的传播,势必会给女排带来更多的压力,这些方面我觉得身为主帅的郎平会更为冷静的看待,在此也期望喜爱中国女排的球迷们,对女排多一些理解与支持,少一些指责和谩骂,让女排在更多的关心与爱护之中越来越好!
写到这里,如果你认为“被习惯”只是名星大碗儿的事,与我们自身毫无关联时,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我们可能时刻都处于“被习惯”的状态:当父母持续不断地满足我们的生活所需时,我们发现自己竟会把最残酷的一面留给他们;当爱人对我们的生活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时,我们却把自己最糟糕任性的脾气毫无保留呈现在他们面前,常常让他们错愕不已;当孩子对家长投以无限信任的目光,祈求得到关爱时,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们却把在工作时的满腹牢骚无所顾忌地发泄在孩子们身上。。。。
因为亲人的关心与信任一直从未停过,所以我们在潜意识里就认为它永远不会停,它渐渐地被我们默认为一种安全感,而正因为觉得安全,所以我们才会无所顾忌,把自己最糟糕的一面呈现给我们最亲近的人,甚至觉得理所当然:“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在你面前我呈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啊!”真实多么好的东西,反而被我们当做一个幌子,来为我们对亲人的伤害提供借口。而真正的本质在于我们没有勇气来发自内心的承认我们自身的脆弱和无力,需要依赖甚至踏着亲人赐予我们的安全感来成就我们所谓的梦想,我们把荣耀与外人分享,却把梦想之路上的各种苦楚无情地丢给我们所爱的人,多么可悲!直到我们那引以为傲的安全感在某一天戛然而止,我们才追悔莫及!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清晰地觉察到自己“被习惯”的真相,勇敢的面对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己,走出最美最无憾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