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人生就是一场开卷考试,我们每天都面对着各种挑战与困难,那么,如何跳出固有思维的狭隘框架,利用现有资源,尽可能打开脑洞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齐莉格教授认为,创新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升职场技巧的机遇无处不在,而创新力的提高对于一个人的领导力、谈判力、革新力、决策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
思维、人生、创新
内容亮点:
1、如何实现自我进化?
2、为什么有些人,能看似毫不费力地获得你梦寐以求的机会?
3、当公司人事出现变动时,你是会听天由命束手就擒,还是会奋力争取放手一搏?
前言:
先来问你个好玩儿的问题:给你5美元,让你在两个小时里,使出浑身解数去赚钱,你会怎么干?乍一听,你可能有点纳闷,5美元也就不超过50块人民币,能干啥呢?坐几趟地铁再买杯饮料,这钱就花完了,还怎么赚钱?可就在你觉得这问题无解的时候,斯坦福的学生们却已经赚到了不少钱:他们有的跑去预订网红餐厅的位置,然后再转卖给有需要的顾客,俩钟头下来赚了两百多美元;有的在举办毕业舞会的大厅里装扮了一个拍照点,有偿合影,每位5美元,最后赚了小三百;最牛的学生给一家正准备校园招聘的企业做了一个3分钟的宣讲视频,居然赚了650美元……怎么样,听了这些学生的招儿,是不是觉得他们真的很会玩儿?
实际上,这个“五美元挑战”是斯坦福大学一门创业课的作业,开设这门课的老师名叫蒂娜·齐莉格,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自我进化》的作者。蒂娜可以说是一个勇敢跨界、自我突破的学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她拿的是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却去做了市场管理咨询工作,后来又回到斯坦福设计学院当教授,还管着一个科技创业项目,妥妥一个斜杠中年。
蒂娜喜欢把创新思维用在教学中,她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很烧脑的任务:用便利贴换东西、让小孩儿远离垃圾食品。这些任务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却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她在《自我进化》这本书里想要传授给我们的,就是一种创新意识,从别人的故事里找到经验和窍门,借鉴过来给自己用,等你可以经常用创新思维做事,甚至让创新成了自己的习惯,你也就离成功更近了。
介绍完了这本书和作者的大概情况,我们就分三部分,来为你讲述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内容:勇敢打破常规,挑战不可能;
第二个内容:拒绝被动等待,主动寻找机会;
第三个内容:保持友善和开放,让自己成为幸运儿。
第一部分:
好,我们就先来说说第一个内容:勇敢打破常规,挑战不可能。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职场中,规矩无处不在。规矩是为了让社会、让公司更有秩序,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得墨守成规。有时候,打破常规会给你带来意外收获。
有个叫约翰的美国人,就干了一件打破常规的事。因偷窃入狱的他,出狱以后打算重新做人。从哪儿做起呢?他准备申请一所大学,继续读书。不过跟其他申请人比,约翰的简历实在是没啥亮点,那怎么才能让自己从成千上万的申请人里脱颖而出呢?约翰想了个主意,他让朋友给自己写了封推荐信。一般来说,推荐信得让德高望重的人来写,这样简历才有分量,可约翰竟然找了自己的狱友来写。这哥们儿也没什么文化,就在信里讲了很多约翰的特异功能,比如说能用饱嗝打开罐头、在黑社会组织里是个杰出的领导者之类的。末了,狱友还给约翰来了一个总结陈词:“在我见过的所有睡在公交车地板上的人里,约翰无疑是最棒的。”
这封无厘头的推荐信,简直没一点规矩,但它还真就成了约翰申请大学的敲门砖。在他去面试那天,招生办的所有老师都扒着门缝围观他,大家都想亲眼看看,这个传说中的黑社会老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狠角色?没想到,真实的约翰是一个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绅士,老师们提出来的问题,约翰也都能从容应对。最后,约翰如愿以偿,成了一名大学生。
实际上约翰的经历本身并不值得模仿,但这个案例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约翰为了实现目标,能大胆突破常规,剑走偏锋,最终得偿所愿。就像李宇春能在“超级女声”这个选秀节目里一举夺魁,也跟她不走寻常路的风格有很大关系。在一堆长发飘飘,唱着温柔小调的女歌手里,李宇春的非主流短发和中性的嗓音,反倒是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打破常规不光是对个人发展有帮助,对那些成熟的大公司也有帮助。现在很多大型公司都有自己的“臭鼬工厂”,别听这名字不招人待见,它可是绝对的特权部门。那这个团队是干什么的呢?每当公司需要开发新产品时,各个部门就会派出几个人组成一个新团队,这就是“臭鼬工厂”。他们不光有大笔研发资金,还能不受公司制度的约束,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研发效率。像腾讯、阿里、华为这些公司里的研究院,就都属于“臭鼬工厂”。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在大家都用随身听的年代,苹果公司率先推出了一款音乐播放器iPod,微软不甘示弱,也想赶快做出一款能跟iPod竞争的产品。但当时微软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审批流程非常繁琐,等新产品研发出来,估计黄花菜都凉了。所以在项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团队果断决定单独成立一个小组,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臭鼬工厂”。这个小组可以不走任何审批流程,只需要专心搞研发。最终,他们提前写完了一段非常关键的代码,让微软这款产品如期问世。你看,这就是公司打破常规、抓住机会的完美表现。
有些时候,打破常规能让你发现新商机。去南极卖比基尼,开一家蟑螂餐厅,建一所心脏病博物馆……这些举动听起来是不是很不靠谱?成年人哪儿有做这些事儿的啊!但在蒂娜的创新课堂上,学生们真的把这些事情一一实现了。
负责去南极卖比基尼的学生,提出了一个口号:“要么瘦,要么死。”他们鼓动一群想减肥的女生,参加一场去南极冰泳的活动,路上一边玩一边减肥,等到了南极,肥也减得差不多了,刚好穿上漂亮的比基尼,来一场难忘的冰泳。开蟑螂餐厅的学生,准备用西班牙语里的“蟑螂”这个单词作为店名,看上去就很奇葩,餐厅定位是为那些寻求味蕾刺激的顾客服务,专门给他们提供各种昆虫做的食物,做成一个网红餐厅。至于心脏病博物馆,当然不是给大家展览各种患了病的心脏,而是把重心放在心脏保健和预防心脏病的宣传上,以此引起大家对健康的重视。
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的?如果按照传统思维来看的话,这些计划压根儿不能成立,可一旦突破限制,就有可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好,这就是这本书讲到的第一个内容:勇敢打破常规,挑战不可能。接下来我们再说说第二个内容:拒绝被动等待,主动寻找机会。
第二部分:
很多人都觉得,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所以大家踏实工作,耐心等待机会出现就好了。但蒂娜却认为,机会并非从天而降,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
仔细想想,这个观点还挺有道理的,就好像“守株待兔”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想实现自我进化,被动等待是行不通的,你得积极争取机会。
就说一个职场人一生至少会遇到一次的情况:当公司人事出现变动时,你是会听天由命束手就擒,还是会奋力争取放手一搏?德布拉是惠普公司的一名高级市场经理,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想在公司裁员时保住职位,就要化被动为主动。
德布拉在惠普公司工作了十几年,也算是一位资深员工了。最早她是以普通管理人员的身份被招进来的,但工作了几年以后,德布拉特别想参与一下公司其他部门的工作,看看这么大一家公司内部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刚好人力资源部有了一个空缺,德布拉就毫不犹豫地转岗去做了人力资源经理。虽然她一点经验都没有,但她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很快就帮她解决了问题。
没想到好景不长,没过几年,惠普为了减轻财政压力,宣布了一项政策,鼓励大家提前退休,实际上这就是在变相裁员。当时很多高管都决定一走了之,至少炒老板鱿鱼要比被老板炒更有面子。德布拉却注意到,高管们这么一走,公司就空出来许多职位,她马上决定抓住机会,让自己留下来。但问题是,人事大变动之后,人力资源部已经没有她的位置了,倒是重新改组的生产部门需要一个管理者,可这对她来说又是一个全新领域。但德布拉用自己之前的成功经验,说服了新老板,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新职位。实践证明,德布拉用她主动出击的创新思维,带着生产团队做出了很多积极的改变。两年以后,她就变成了高级市场经理。
在德布拉的职业生涯里,从来没有被裁员这种担心,因为她从不被动等别人给她职位,而是主动调整自己,争取新机会。你不妨也学一学德布拉的经验,在职场上变得更加主动,没准儿下一个公司常青树就是你了。
这本书的作者蒂娜有点类似,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机遇挑战者”。当她拿到神经科学博士的学位后,就找了家生物科技公司去上班。按道理来讲,蒂娜得学以致用,搞点科学研究什么的。不过,蒂娜骨子里的创新精神可不想让她按部就班地坐在实验室里,而是怂恿她去做市场工作。你可能会觉得,堂堂神经科学博士去做市场,也太大材小用了吧?确实,招聘单位当时就嫌弃她了。倒不是因为专业不对,而是因为她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公司可不想花太多时间来培养一个职场新人,所以总是在面试结束时委婉地告诉她“回去等通知”。当蒂娜一连听了五六次“回去等通知”之后,她决定不再等了,主动出击。蒂娜是怎么做的呢?
在一次面试时,老板问她:“作为一名神经科学博士,你打算怎么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咨询师?”实际上蒂娜没有任何打算,但她又很想拿下这个工作机会,所以就临场发挥,跟老板聊了聊神经科学和管理咨询之间的共同点,比如说,这两种工作的流程差不多,都得先找到兴趣点,再去收集数据,然后做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把结论写成一篇让人信服的文章。老板一听,蒂娜说得对啊,于是俩人一拍即合。就这样,蒂娜通过主动寻找自己的专业和工作需求之间的连接点,成功地打动了老板,为自己赢得了一份跨界工作。
好,这就是这本书讲到的第二个内容,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给自己创造更多机会。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这本书的第三个内容:保持友善和开放,让自己成为幸运儿。
第三部分:
虽然说“越努力越幸运”,但就是有些人,能看似毫不费力地获得你梦寐以求的机会。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教授就专门研究过周围那些幸运儿,发现这些人的性格大多很外向,愿意主动跟别人交流,就连笑容也更有感染力。而这种友善和开放,经常能给他们带来好运气。
说到这儿,我们再次请出作者蒂娜来现身说法——她曾经一不小心跟一位土豪做了朋友。
事情是这样的:某天她去便利店买东西,看见一位爸爸带着女儿,站在冰柜旁边研究一罐冻柠檬汁。因为平时来这家店的顾客,基本上都是周围的邻居,可这父女俩蒂娜是第一次看到,于是她就主动走上去,问他们需不需要帮忙。果然,这对父女正发愁这冻柠檬汁该怎么用呢,蒂娜就仔细给他们讲了讲用法。按理说,这对话到此也就能结束了,可蒂娜又问了问他们从哪儿来的,为啥到这儿来。这倒跟火眼金睛能业余破案的朝阳群众不太一样,蒂娜纯粹是好奇心爆棚,关心外地游客。
这位父亲也很有礼貌,说自己是智利人,这次拖家带口来这儿,是想在硅谷学习创业,为将来继承家族产业做准备。他还说自己很想找到一种能提高企业创新力的方法。蒂娜一听,这不正是我的专业么?她当时就热情地说,自己愿意为他提供更多帮助。当然了,这帮助不是口头上瞎客套,蒂娜后来真的给他介绍了很多创业社区的人,让他学到了很多先进理念,俩人成了朋友。
两年以后,蒂娜到智利出差,给这位朋友发了个短信,说想见个面,聊聊天。此时这人已经成了家族企业负责人,他邀请蒂娜和同事们去他家公司大楼参观。蒂娜他们到了之后,被秘书带到楼顶,坐上私人飞机,饱览了圣地亚哥美景,之后又空降到了他家的私人滑雪场,享受着超级VIP待遇,玩了个痛快。
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很羡慕?谁不想有这样的土豪朋友呢?不过,仔细想想,当年蒂娜伸出援手时,并不知道他家底这么厚,她完全是出于友善的天性,去帮助了一个陌生人,也正是这种善良品质,为她带来了好运气。
蒂娜身上的传奇经历还不止这一件,这本书就是蒂娜在飞机上,跟邻座交流出来的产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有一次,蒂娜受邀到斯坦福大学,做一个有关创业项目的演讲。演讲稿本来是她写给儿子看的,为了让他在考大学时更有目标,将来走上社会也能少走些弯路,主题就是“自我进化”。没想到,这次演讲让学生们很有共鸣,紧接着,又有好几所大学邀请蒂娜去做演讲,每场反响都不错,蒂娜就想把这些演讲稿扩充成一本书。不过因为平时琐事缠身,一直没联系出版社。
过了两年,蒂娜到旧金山出差。对,没错,又是出差。这次,蒂娜在飞机上认识了一位贵人——出版商马克。当时蒂娜跟马克的座位挨着,她就主动跟马克闲聊。对,没错,又是蒂娜主动开口,这是一个开朗外向之人的特点。别忘了,正是这种开放的心态,才让蒂娜有了比别人更多的奇妙经历。
我们接着说回这次偶遇。当时蒂娜还没想到跟马克聊自己的出版计划,只是在下飞机时互相留了电话。后来俩人也有过几次小合作,慢慢就变成了志趣相投的朋友。又过了一年,蒂娜给马克发了个“全球大学创新比赛”的邀请,这个比赛蒂娜是负责人,马克看了很感兴趣,就带着记者过来采访。
采访完毕,有位资深编辑就说,要是能把你在斯坦福大学的讲稿出本书就好了,大学生们肯定愿意看。蒂娜这才想起来,自己书桌抽屉里就有这么一份草稿。马克他们一听,马上来了兴趣,于是,一帮人快刀斩乱麻,仅仅用了四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定稿、排版、印刷这一系列出版流程,也就是我们正在讲的这本书。如果不是蒂娜在飞机上主动开口,也许她的草稿还依然只是写给儿子的家书呢。
所以说,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幸运,缺的是一颗开放友善的心。要想让自己也成为幸运儿,不如像蒂娜一样,跟陌生人的一次主动交流,或许就会成为一个奇妙的开始。
结语:
好了,说到这儿,《自我进化》的内容就讲完了。最后,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所谓自我进化,就是要用创造性思维面对困难和挑战,以开放和友善的心态为自己赢得更多机会。具体来说,实现自我进化的第一个途径是勇敢打破常规,挑战不可能。“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一味墨守成规,只会让人畏手畏脚,错失良机。而打破常规,不光能让我们个人有意外收获,还能让公司提高效率,更能帮你找到宝贵商机。实现自我进化的第二个途径是拒绝被动等待,主动制造机会。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主动寻找机会,一种人消极等待机会,很显然,机会总是留给那些主动出击的人。实现自我进化的第三个途径是保持友善和开放,让自己成为幸运儿。友善和开放的态度,能帮助你认识更多“贵人”,在无心插柳的情况下,收获片片绿荫。当然,我们不能为了让自己更幸运,而刻意跟别人套近乎,那样只能弄巧成拙。只有当你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真诚的善意时,幸运才会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