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软件版的思维导图,我更喜欢自己绘制。手绘思维导图时,中心图的选择和绘制是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在不断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自己慢慢地摸索出一些搜寻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一.中心图与主题相关
在思维导图的微信群里,我发现一些小伙伴的中心图跟主题不搭,选择上似乎比较随意,没有顾及与主题的联系。
当然,随意并没有错,中心图绘制成什么样子都没有错。只是,我发现如果花时间将主题转化为图像,会激发我们对主题内容的回忆,帮助我们记忆主题内容。
这幅思维导图绘制的内容都是李笑来的一篇文章《你知道吗?读书这件事也是可以“遗传的”》,核心观点是读书这件事是可以“遗传”的,但遗传的不是基因,而是父母的阅读习惯。
我花费时间在网上搜索了一番,找到了一幅非常切合主题的图片(即上图)。这幅图特别吸引我的眼球,印象很深刻。相对其他思维导图的内容,我更容易回想起这幅图的内容。
为什么将主题进行视觉化表达后会帮助我们对内容的回忆?东尼·博赞在《启动大脑》这本书中指出:“关键词或关键图像是刺激大脑和开启记忆之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激发器。”同时说明关键图像是思维导图的核心。
关键词不仅是一个主题或者一段话的概括,而是还是记忆的关键,是我们记忆的参照点。比如说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将其主题的关键词提炼为“读书”“遗传”,参照这两个词语,可以回忆起其扩散出来的信息。
但是对于掌握记忆来说,词语自身的作用并不大,只有将它转化为图像后才会发挥强大的作用。我将关键词转化为了父子洗脚看书的图片,那就创造了一个关键图像,这将激发我右脑的视觉记忆。
也就是说,关键词转化为关键图像之后,我们就把左脑和右脑的功能结合了起来。这一结合会以关键词和关键图像为中心点发散联系,如太阳光线那般(这里需要提到大脑的自然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并激发我们对文章内容的回忆。
所以,在绘制中心图的时候,不妨花一点时间去搜寻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利用联想或者是想象,尝试将关键词转化为关键图像。
二.如何搜寻
1.提炼关键词
找一个词语概括文章的主题,可以采用直译或者意译的方式。直译的方式很简单,如果内容主题与读书相关,那你就可以选择“读书”一词;如果内容与时间有关,你可以选择“钟表”一词。
意译相对来说比较主观,依据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来进行视觉化表达。
2.网络搜寻
我经常用的工具是百度图片。提炼关键词之后,输入“关键词+卡通”进行搜索。加入“卡通”这一检索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找寻图片。
如果我想要搜索读书相关的图片,直接输入“读书”一词,你会发现很多图片不是我们想要的。
再试试“读书卡通”,你会发现这些图片比较适合手绘。
在查看搜索结果的时候,如果你看到某个图比较符合主题、或者是比较适合自己绘制,你还可以利用百度“相似图片”这一功能,从中挑选最佳的图片。
当然,如果最初的关键词无法找到自己满意的图片,可以发散思维,换一个关键词再次搜索。
另外,除了搜索之外,平常也可以搜集一些图片,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素材库。
3.例子
这幅思维导图绘制的内容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章节《是什么蒙蔽了爱?》。
本章节主要讲述了“异化的沟通方式”如何使我们难以体会心中的爱。我利用直译的方式提取关键词“爱”,百度图片输入关键词“爱卡通”,在一番找寻后发现思维导图中的那张图更符合主题所要表达的意思。
“蒙蔽”的视觉化表达,我看有一些小伙伴以蒙住双眼的形式来表达,我不是特别认同。我觉得内心受到了禁锢,更符合主题。
图片中绿色的“藤条”或者“绳索”,可以象征“异化的沟通方式”,是它使我们不能倾听自己和他人内心的需要和感受,难以体会内心的爱。导致爱难以融入我们的生活,灰色的翅膀可以表达这一层含义。
三.关于绘制
学习手绘思维导图时,我是一个绘画小白。最开始不相信自己能够画好,所以专挑那些结构、图层比较简单的来画。
简单的画多了,也挺没意思的。开始尝试结构还有图层比较复杂的图,没想到自己画的还可以。
所以,练习的过程中,不妨挑战一下自己,会有惊喜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