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担心未来做什么
不如趁现在还年轻立刻去做
文/叶子
与其担心未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不如趁现在还年轻,加足马力学一门手艺,以免在慢慢长路上不那么恐慌。而凡事只要你肯学,投入百分之百甚至是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假以时日,时间必然能回答你“担心未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的问题。
这几天,单位的小姑娘们,一直念叨,“王姐,昨天领导开会,言谈之间说是我们这个单位形势十分严峻,时代发展这么的快,信息全覆盖,我们都有下岗的可能,你说我们都下岗了,以后能干什么,没有一技之长,这个愁啊,可怎么办......”。
听着真有点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的味道。
我该怎么回答,还能说什么呢?
这帮姑娘还都那么年轻那么活跃。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还是一帮子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年轻人。他们所拥有的资本就是年轻,我想是很不应该就此一天到晚在美好的时光里感叹未来的出路,而应该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开始考虑,是不是应该拿出勇气,拿出坚定的决心,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能让自己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安身立命的目标,趁早在血气方刚的年龄拼杀一把,把当下所有的担心、忧虑、不安统统地交给时间,在时间里先打磨自己,相信未来不是梦,相信不会再担心未来如何变迁,相信自己的人生因为年轻时的不懈努力而枝繁叶茂。
翠绿的年龄就像是春天那一株株迎风招展的挺拔的柳树,不怕风吹雨打,不怕日晒雨淋,不怕被突如其来意外的尖刀砍伐。他们已经在社会上积攒了较多的生活经历、人生和社会阅历,于其感叹,不如好好利用大把大把年轻的时光,在读懂生命的真谛,读懂生命自带的那份坚韧力量,读懂自己的心声,而后以此遵从内心的渴求,去寻找,去拼搏,剔除自我思想上的束缚和限制,不访大胆尝试。尼采曾说“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始终要失去它。”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人最担忧的不是自己能做什么和以后会做什么,恰恰是怕对现状的改变吧。
人生有诸多种可能,就看你如何看待和发现种种隐匿的可能了。
不过,人大都喜欢在“习以为常”的困惑和困境里观望、等待,观望时代的发展趋势,等待被时代推动,踌躇满志又原地踏步,且活生生的在等待里让时代的步伐由外而内的割裂,直到鲜血直流才恍然醒悟为时已晚。也许这是一种自我毁灭的甘心情愿。
二十三、四岁时,我也和他们一样,在迷惘中担心过未来,但也许是我太害怕被时代遗忘,一直以来以“未雨绸缪”“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的思想意识警醒自己,与时俱进,尽管目前的状况依然一成不变,仍然一事无成,值得欣慰的是,内在是从容安定的。
事实上,信息时代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我们措手不及,有时候防不胜防,一个转身的变化,就会使我们万劫不复,甚至于连叹息的时间都不敢有。
时间如白驹过隙,刹那而已。与其被抱怨和担忧困扰,不如想想怎么寻找出路,怎样走好当下的路。曾记得我国大思想家胡适先生曾说过:“不要管时代如何发展,先把你自己准备好”,今天想来,对于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世事瞬息万变,我们不能预测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唯一能做的就是先把自己准备好,你自己先枝繁叶茂、把根深深地扎在潮湿的泥土里了,还怕时代发展的脚步吗?还担心被社会淘汰吗?
很凑巧,昨天在一本书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有本事的人在哪里都能活。”放眼望去,那些有真本事的人,从来不担心被时代抛弃,而只有,像我一样没有一计之长的人,才会时时被担心和忧虑捆住手脚,在迷茫的道路上打转、或等待,或踌躇犹豫。
裂叶红景天,春风吹又生。
寒冬渐远,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季节还会远吗?
如果想要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就得有勇气去闯去拼。记得《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因为对现状的安逸状态不满意,一个决定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和睦的家庭,从此远走他乡,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不过他这种丢家弃子的作法还是要斟酌,不可效仿),最终通过自己艰辛的努力让自己的画家梦梦想成真。而对于这本著作,我最欣赏的是作者毛姆所说的最经典的一句话,他这么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短暂的一生”。是啊,一生实苦,一生亦实短,我希望问我未来该怎么办的年轻姑娘们,先从这一刻起,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事着手去做,开头我也说了,凡事只有身体力行的做了,才有可能发生奇迹,才有惊喜出现。
时代不会湮灭一个人的光彩,能湮灭你光彩的人是你自己。
对于未来,我想,未来其实一点都不远,未来就是每个当下。未来在脚下,就看你我用哪一种对策应对和往下去走了。
写于2019.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