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窗外,天空的颜色很熟悉,有些迷离,总是让人突然晃神,误以为自己还在家里。
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会想下班后去哪里吃饭,见什么样的朋友,在午后踩一辆摩拜单车,在并不拥挤的路上穿梭。
不用在人群里找一丝呼吸的空隙,父母每天会准备可口的饭菜,吃完晚饭看部电影来打发夜晚的时间,妈妈不用每天睡前跑来问我还有几天离开家。
一切都好像梦,这样的场景总是会出现在自己的脑海里,随着时间的增长愈发的清晰,可能是在外面飘的太久,每次抬头都找不到一个定点,对于未来,习惯性地不坚定。
早上爸爸送我去车站,天还是蒙蒙亮,担心路上会堵车,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出发了,妈妈匆忙地煮了鸡蛋汤,即便说过很多次只吃蒸蛋,她还是习惯性做好蛋汤,就像她习惯性在我离家的前一晚失眠,我们总是习惯性和最亲的人说再见。
很多人为了理想远行,也为了牵挂回家,如果有一天理想不被左右,你会为故乡留下来吗?
有些离开并没有背负什么所谓的理想,不过是某个契机下的顺其自然,即便读过很多书,明白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人生也许真的像蒲公英,总是随着风向被迫前行,如果落地能生根,反倒是一种难得的幸运。
列着各种大小计划,走在城市的灯红酒绿里,能够落实的终究没有几个,偶尔还会在某个安静的夜晚闪着一丝泪光,不是对远行的向往和热情而是对安定的留恋和想念。
有人说,这是想家了,又何尝不是想要逃避现实了呢?
开工第一天,大朱跟我说他辞职了,问我有没有想过回原籍发展,顿时对着电脑语塞,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回去了生活就真的会翻天覆地,如你所愿吗?想象的世界太美好,让内心留点期待吧。
大朱问我当初为什么来深圳,不过是毕业后想去一个有海的城市,似乎所谓的初心与工作、与奋斗、与理想并无直接关系,一切都源于对生活本身的情怀。
选择总是和成长息息相关,人总是在不同的阶段产生不同的需求。刚来的那两年,每年都要去看海,有时也会在海边住上一晚,看日出、看日落、踏浪花、吹海风,那时觉得生活就该是这样,简单而自由。
人和物总是有着不一样的轮廓,也有着不一样的发展轨迹,物是而人非。那片海依旧是那片海,每年踏浪的心境却不再一样,人也不再是那些人,离别已经写满了生活的日常,后来你开始重新寻找留在这个城市的理由,却发现习惯已经让留下变成了理所当然。
当第一次对远方产生了归属感,内心竟多出了一丝恐惧,留在远方远比留在故乡更加艰难,你开始变得不安逸于现状,挤在高峰期的人群里,只有生存以后才能谈得上体验生活。
放假在家的几天看了电视剧《谈判官》,剧中女白领商碧城毕业后离开了自己的城市,一个人来上海打拼,母亲几次要求她回老家发展,原本公干家庭的她可以不经历职场的压力,但她还是选择了远方那间狭小的合租房,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城市的繁华里。
电话里她总是对家里报喜不报忧,哪怕在外面受到再大的委屈,她都坚定且乐观地去承受这样的选择,因为这是她生活的意义,只有不断去经历,才能丰富日后的选择。
归于内心的深处,心在心最应该在的地方呆着,难怪人会感受到快乐了,而你我不过是还在找那个最应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