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在经历30多天的阴雨天后,终于迎来了阳光,可惜时间很短,周末又重回阴雨天,不过心情未受影响,反而过得不错。
周日,同事被书店邀请做讲座,他在本地摄影界还有点名气,为给他捧场也在年终聚聚,海底捞约了一场火锅。像往常一样,又轮番拿起各人的八卦开涮,很奇怪,每次都是同样的八卦,每次都能扒出新意,还以此为乐趣。主要各人都有“开车”的习惯,而且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声音之大似在无人之境。八卦和操心的本事可能也是职业习惯吧,有这么一群二货同事,也觉挺有趣。
下午,听了一会儿讲座就招呼同事提前离场,我们对这个已经很熟悉了。正好这周有场展览,顺路和朋友去观展。南昌的文化一向匮乏,少有能引起全国关注的重大文化事件,虽然在宣传时总把“八大山人”“傅抱石”抬出来,却也只是口头上表示这里的文化底蕴多么深厚,落到实处则总是显得很尴尬,这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省会城市,即使只和设区市景德镇相比,这里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质也相差甚远。
罗马尼亚大师柯尔内留·巴巴作品中国巡展有一站放在了南昌,这其中有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机缘巧合,但能在南昌举办这样一个展览,实在难得。2018是罗马尼亚国家统一100周年庆典,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罗马尼亚建立外交关系70周年纪念,巴巴作品中国巡展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的。
柯尔内留·巴巴是20世纪东欧国家中最杰出的油画家,其艺术成就使其跻身于20世纪有杰出贡献的世界级油画家之列。巴巴的作品中,人物形象多来自于生活,十分真实而自然。他还十分擅于色彩的运用。巴巴的代表作品有《炼钢工人》(1960)、《农民》(1958)、《在田间休息》(1954)等。60年代,巴巴的作品被介绍到中国,他富有力度和个性的表现手法使无数中国美术爱好者着迷,曾经影响了中国的一代画家。
这是他的介绍,可让我们快速了解这位艺术家的艺术地位,而原作的观看比图片更容易抵达作品传达的思想。为什么卢浮宫、故宫这些地方常年人流不息,那就是原作的魅力,只有近距离观看作品,才能看到它的笔触和细节,艺术给人的体验又会是另一种感受。
对油画还处于初步了解的阶段,看过一些书籍和作品,断不能随意品评,只能说说观后感。这是一位人物画的高手,对人物性格、特征和细节的处理可谓炉火纯青,那一幅幅人物就像一幕幕剧情,上演着不同阶层的生活。从时间上可看出他作品是从具象到抽象的,就像中国画从工笔到写意,不再靠具体的部分去展现思想,而是更具主观的表现。一笔带过却能将神情和动作,甚至每个关节都表现得生动自然,让作品中的人有了生命,就像面对一个鲜活的人站在你的面前。他们的痛苦、滑稽、忧伤、喜悦、疯狂都能感受得到。好的艺术,无论你懂不懂,都能感染到你。
大道至简,当艺术上升到一定境界之后,其思想的传达和笔触的运用也会更为自由。“八大山人”的鱼、鹿、鸟,都是以极简的笔触绘就而成,其遨游天地的潇洒与自由从画中便能感知,所以他能成就艺术的高峰。巴巴的作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从油画专业角度应该还有更好的诠释,我还未到专业的审美水准,自然也就随意扯扯。
观画时,看一位女同学拿着画本对着画作临摹;也有很多人专心盯着他的笔触细心研究,对于油画专业来说,这应该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展览上,遇到一个很久未见的朋友,又聊起介绍女朋友之事。其实,这个场合不太适宜聊天,可能太久未见,两人一激动就聊个没完,他甚至还聊起了很多关于他的往事,就当是个小插曲吧,后面未能专心看画,在撤展前抽时间一定要再去看看。
回想起去年到北京故宫看《千里江山图》,与朋友一大早赶去拿卡、排着长队等待观看,因观展的人太多,我们几乎一天都待在故宫里面,她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专程跑去北京看一幅画,而且还花这么长时间折腾。只等看到原作之后,对艺术不感兴趣的她也被震惊到了,不自觉的被这幅画所吸引,连连感叹。
这幅画的伟大自不必再细说,作为国宝级的艺术品难得拿出来一展,下次展览说不定还要再等三十年,人的一生如此之短,能看几次呢?本来领取预约卡只允许观看一次,且是需要走动观看的,我出来后拉着朋友向检票员好说歹说又进去了一次,后来没看过瘾还想再进,他死活也不让。它值得重复观看,它的魅力实在难以拒绝。观展结束后,朋友说以后有这样的展还要找她一起看,她也不想错过,很开心。
无论如何,这个展览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这个城市能引进更多的艺术文化活动。最后也吐槽一下,南昌什么时候能建一个真正像样的美术馆或展馆,别等到好作品到来了,却将它们置于一个并不艺术的环境中,难免让人唏嘘。
20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