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一年一度的商家先涨后降、库存商品大倾销节--“双十一”就要到了。浊某也是个俗人啊,眼见着便宜就想占,购物车里早就摆放上了几件玩意,就等双十一那天下单了。
你说节日与平常普通的日子有什么不同呢?区别在于人心给其附加上的意义吧。
就在不久前(十年前吧),11月11日并非节日,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日子罢了。
后来随着网络的兴起,11月11日因为其象形的意义,被人们笑谈作“光棍节”,彼时的人们对于11月11,对于“光棍节”,还是不大认真的样子,“光棍节”更多的像是一个戏谑的笑谈,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节日 ”。
感谢马云,感谢淘宝、感谢天猫。数年前的一次11月11日大促销,渐渐演 变成了一场全民的购物狂欢,11月11日成了像端午、中秋那样大家会期盼到来的日子,渐渐地成了“节日”。
因为人们严肃认真地去对待,所以普通的日子成了“节日”。
对于双十一,我们所期盼的有哪些呢?
不出意外,我们又会看到凌晨多少秒支出破亿,全天成交额多少个亿,同比去年提升百分之多少的报表。
然后是各式各样的数据呈现,比如卖出的尿布能环绕地球三圈等等。紧接着还会有外媒的惊叹,又是一大串中外对比的数字罗列。
这是一场数字的狂欢,可你我普通人,从这数字狂欢中得到了什么呢?也许是一大堆买来却用不上的商品吧。
盲目地去追求数字是有隐患的。
相比于过去,双十一的预热与营销是越来越广泛了,把双十一之前数周的销量抑制,然后集中在双十一释放。
这本身就有种堆砌数字的意味在。也许这不是一种理性的体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