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長在港英政府时期的香港,當时港英政府管治香港都有他们的一套。譬如说,如政府要推动一个新措施,新政策,好多时都会找独立顾问团去做深入调研及報告,不但需时而且耗财。但只有这样,才能把结果变得独立,冇偏見,冇干預。那么这独立顧问研究团就会变成代言人。責任彷似推到他们身上,难怪顧问費用通常甚高昂。
那时后,香港经濟处于腾飞現象,打工仔每年都有加薪,跳槽机会到处都是。
當时的大企业大多沿用英式管理,到每年加薪时候,都要大費周章,要找(外援)來做調硏,做标杆,做報告。目的只有一个,压低加幅。
當时我常跟朋友聊天,去預测香港企业那年会用甚么理由去减少加幅的百份点。这就是我所谓企业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的乐而乐)的新解説了。
當市道仍好,未有轉差的时候,企业己经开始减少加幅。(先天下之忧而忧)。到市道开始轉差的时候或者是市道开始從差轉好的时候,(后天下的乐而乐),更不用提了。
但是企业有企业的解说,就是當市道好的时候,就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當市道不好的时候,就要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这就是老板口才。。。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