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弟子规》002:总叙解读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一、译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教导我们: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与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二、解读:


首先,学习弟子规要学什么?

李毓(yù)秀老夫子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要,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分别列出113件事情,其中“孝(入则孝)”24则,“弟(出则弟)”13则,“谨”24则,“信”15则,“泛爱众”21则,“亲仁”4则,“学文(余力学文)”12则。


其次,要明白孰轻孰重,孰先孰后?

《大学》说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孔子教学,讲四门教育: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门教育首重德行教育,其中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都是属于“德”的范畴【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圣贤先人是推崇先修德行的。

如果可以做到德才兼备,那是最理想的境界,我们应该努力去达到这一点。可现在的情况是有点本末倒置了,从小到大我们被灌输的理念就是:你只要好好读书,其他事什么也不用管,以后考上好大学,然后找个好工作,找到好工作就能赚大钱。与此同时,在课外各种培训班满天飞:珠心算、奥数、英语、钢琴、画画、舞蹈,另外还有各种课外辅导班,中考高考冲刺提高班等等。所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成绩考个好大学,有多少家长真正重视培养孩子的德行呢?

没有深厚的德行作为根基,这些技能的“枝叶”始终长久不了。

没有孝的修行,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报道上看到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子,等他们功成名就后不知感恩抛弃自己的父母。作为父母能不寒心吗?

没有悌:兄弟相争,为了钱财【祖业,拆迁款,甚至是父母意外身故的赔偿金】,闹上法庭,或者大打出手。

没有谨:做事情毛毛躁躁,不严谨,哪个好公司会雇佣你,即使你学历再高。

没有信:没人会和你做生意!在生活上也会没朋友。

没有仁爱之心:也不能得到别人的爱。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反过来也是一样,你不爱别人,别人凭什么爱你?

不亲仁:整天和一些狐朋狗友,素质低下人在一起,你的思想、你的德行能提高吗?


然后,为什么孝是最重要的?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里面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要从这里开始。没有从孝道入手,一个人的德行是长养不起来的,所以教育首重孝道。

*有孝心才知感恩父母。【乌鸦尚知反哺,何况于人乎?】

*有孝心兄弟就会和睦。【兄弟睦,孝在中。兄弟不睦会让父母担忧!】

*有孝心就会爱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有孝心就会时刻鞭策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德有伤,贻亲羞】

*有孝心,就能激励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周朝,正是因为从天子至庶人,举国推行孝道,才得以绵延800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朝代。

总结:

做人先修德,修德先行孝,

修德兼学才,方能成大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