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舍先生的一篇写给初学写作者的文章,颇受启发。
有不少初学写作的人感到苦恼:写不出来!
我的看法是:加紧学习,先别苦恼。
怎么学习呢?我看哪,第一步顶好是心中有什么就写什么,有多少就写多少。
永远不敢动笔,就永远摸不着门儿。不敢下水,还学得会游泳么?自己动了笔,再去读书,或看刊物上登载的作品,就会明白一些写作的方法了。只有自己动过笔,才会更深入地了解别人的作品,学会一些窍门。好吧,就再写吧,还是有什么写什么,有多少写多少。又写完了一篇或半篇,就再去阅读别人的作品,也就得到更大的好处。
千万别着急,别刚一拿笔就想发表不发表。先想发表,不是实事求是的办法。假若有个人告诉我们:他刚下过两次水,可是决定马上去参加国际游泳比赛,我们会相信他能得胜而归吗?不会!我们必定这么鼓舞他:你的志愿很好,可是要拚命练习,不成功不拉倒。这样,你会有朝一日去参加国际比赛的。我看,写作也是这样。谁肯下功夫学习,谁就会成功,可不能希望初次动笔就名扬天下。我说有什么写什么,有多少写多少,正是为了练习,假若我们忽略了这个练习过程,而想马上去发表,那就不好办了。是呀,只写了半篇,再也写不下去,可怎么去发表呢?先不要为发表不发表着急,这么着急会使我们灰心丧气,不肯再学习。若是由学习观点来看呢,写了半篇就很不错啊,在这以前,不是连半篇也写不上来吗?
首先是要把文字写通顺了。我说的有什么写什么,有多少写多少,正是为逐渐充实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还是那句话:不是为发表。想想看,我们若是有了想起什么、看见什么,和听见什么就写得下来的能力,那该是多么可喜的事啊!即使我们一辈子不写一篇小说或一部剧本,可是我们的书信、报告、杂感等等,都能写得简练而生动,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吗?
上面的文字何尝不打动我的内心?一名朋友问我:“你累吗?”我回答她:“累,人只要活着就累,但心不累。”人累与不累,关乎在心。人幸福不幸福,与外在无关,也关乎内心。
干教育有二十多年了,做学校管理者也够十年了。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高兴的事,烦恼的事,成功的事,失败的事。时常感到很累,不少突如其来的困境无情地袭来,让自己顿感纠结、无奈,有时竟感无助,就像做了一个掉进了深湖水中的梦,挣扎着双手四处找寻那棵救命的稻草。
现在做教育,干工作,不再功利,只关注过程,刻意好的心情。不再计较最后结果的任何事情,过程中的人、物、景,时空、感情便立时美起来。各美其美,美得更美,不美的也有不美的美,学会心的转换了。
就如老舍先生告诉初学写作者,先不要考虑是否能写得好不好,写得字数多不多‘,能不能发表,能不能创作大部头作品,尽管开始写,写下就是收获。
对于突如其来的任何事件,不再考虑其后果的严重,那是不可左右的,只想尊重自己的良知,也尊重他人的意见,为了人得更加美好,事情得更加方圆,以成全人的生命与己任而小心地抚慰、用心地解决。
不在乎外在是否真正理解、是否真实认同。真诚地与支持自己的人群、环境进行无私地对话,聆听周围一切的声音,寻求适合自己与所从事的事业的心慧。
大自然的规律谁也无法驾驭。当风来的时候,温暖的春风,你尽管去沐浴享受;寒冷的冬风,你可选择去躲避让开。当雨来的时候,你可全然不顾及它,任其降落在身上,也可以去听它的声音,体悟它那连绵不断的畅意。
不怕任何困境了,现在认为那是资源,是价值互联的机遇。只要开始了,就不问西东了,只顾向前。千万别着急,千万别灰心丧气,只需每天坚持。要再勇敢一点,下笔历练些。多学学别人,会做得更好,但不会再问是否成功了!
如此的人生,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时不时有自己的作品,时不时有自己的惊叹,时不时有自己的世界!
《庄子·知北游》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其义略知一二了,无言之教,人生的文章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