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加,时间似乎过得越来越快。
小时候,暑假总是无比漫长,西瓜、蝉鸣、午睡……日子如树荫一样延续。
而成年后,甚至不曾留意2018年已经过去了一半。
法国哲学家Paul Janet提出了人类对时间流逝的“心理感受速度”理论。
理论提出,一年的时间在人的记忆中所占的比重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一岁时,世界上的一切对你都是新鲜的,一年就是你生命的全部。
但当25岁时,你的生活越来越没有新意,一年只是你生命的4%。
Quora.com
因此,生命越长,一年所占的比重就越小。这意味着一个8岁孩子的暑假,相当于他在50岁时的一整年。
相对而言,生命最后几年的时间,大概只有生命开始时一个小时那么长。
尽管这个理论是对现象的描述,但已经触及到人生的本质:
即成年后,大多数人只是在重复以前的人生,做着几乎完全相同的工作,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越来越少接触到新鲜事物。
time.mw2mw.com
如果提前获悉结局,人生还会按照剧本上演吗?
伦敦自由艺术家史蒂夫·卡兹Steve Cutts尝试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执导的动画短片《In the fall》(坠楼),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人生倒计时故事。
视频时长:1分43秒
在一座高楼大厦上,一个边抽烟边浇花的中年男人正在悠闲踱步。
他一不小心踩到了香蕉皮,从楼上掉了下去。
这时,他身边突然出现一块投影仪。
“你就要死了。”大屏幕提示着:“这是你人生中最精彩的部分。”
中年男人开始如同过电影般重温了自己的一生。
1961年,他还是刚刚出生的婴儿。
接着男人度过了愉快的童年,踢足球、画画、滑滑板……做过所有他觉得有意思的事情。
经历过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他拥有了浪漫的爱情。
然而随着日历上不断翻滚着的时间,二十多岁时,男人结了婚,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每日伏案上班的生活枯燥乏味,他脸上笑容逐渐消失,神色愈发愁苦。
30多年的工作后,他开始渐渐秃顶、眼神呆滞,身材也慢慢发福。
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在电脑面崩溃了,痛哭起来。
投影播放结束,中年男人回过神来,一脸迷茫。
如此单调的日子真的要继续过下去么?
他无奈地摊了摊手,突然对这个世界释怀了。
在即将坠地前,中年男人悠然地点燃了一支烟,微笑着等待自己的死期。
这部短片用黑白色调和快节奏的镜头,让100秒的片子充满了黑色幽默。
主人公20岁前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之后一成不变的生活对比鲜明,证明了富兰克林那句名言:“有些人25岁就已经死了,只是到了75岁才埋葬。”
一个人的肉体可能死于75岁,但几乎停滞的生活模式,代表着他的激情和梦想在25岁时已经幻灭。
让生活保持新鲜感,是解决25岁精神死亡的有效办法。
少年时期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让人充满了新鲜感和动力,乐于在与世界的第一次互动中留下珍贵的回忆。
第一次到达陌生的地方、第一次在新环境中生活、第一次学会爱一个人……这时候人生是最精彩的,对一切都充满美好的想象。
然而时间却会让新鲜感一点点沦为寻常。
成年工作后,大多数人看似宠辱不惊,其实生活的新鲜感不断下降,激情和动力逐渐褪去,最终未老先衰。
25岁后保持对生活的新鲜并不容易,但可以一点一滴开始积累:
保持一个可以不断精进的爱好。
比如书法、厨艺、一门乐器……不因年龄和琐事放弃,日积月累的持续付出,会让你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保持生活的仪式感。
《小王子》中说:“仪式感能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它时刻不同。”
在大多数平淡无奇的时间里,仪式感是增加生活美味的调味料。
坚持学习新的知识。
比如一门外语,一门手艺、一个自己专业领域外的知识……始终对这个世界的新事物保持开放的心态。
永远不要因为太晚而放弃,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如果错过就是现在。
塞缪尔在《青春》里写道:“60岁也罢,16岁也罢,每个人的心田都应保持着不泯的童心,去探索新鲜的事物,去追求人生的乐趣。”
如果使心灵蒙上悲观厌世,即使年方二十,已垂垂老矣;反之,虽然耄耋之年,临于辞世,仍会青春焕发。
其实很多时候,如何过好一生的选择权只在自己手里。
不知道你是否被这个动画短片触动?你对未老先衰的人生又有什么思考呢?
希望你来聊聊,知酱在评论区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