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月离家,赴北求学,南浦送别,高吟劳歌。便逢军训,盘沙聚拢,风吹日晒,千磨万击。两旬过后,沙场点兵,豪情壮志,各领风骚。初涉社团,尤钟古琴,习得一年,终成曲章。同窗舍友,惺惺相惜,同心协力,苦乐共存。
所谓感悟,有三。其一为大学之悟,实与中学差异甚广。借前人之语,谓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吾之愚解,大学之道,在于博学,广泛涉猎,穷理正心,修己治人。大学之课,多于抒发己见,少一则严肃,多一则轻松。课本虽实属枯燥,但仍习多方之书,练成火眼金睛,以达明辨是非之效。其二为南北差异,实乃云泥之别。饮食习俗,山川地理,各有千秋。冬至之日,北食饺子,南食汤圆。端阳之日,北食甜粽,南食肉粽。北之山低,其上无木,惟散之草。南之山高,多有乔木,花草茂盛。其三为旅途风光,实为美不胜收。在帝都故宫,享视觉盛宴;在津门故里,醉古韵文化;在意式街道,感别样浪漫;在津五大道,观万国风光;在黄金海岸,沐阳光海浴。
至于所得,其则亦有三。一得志同道合者,二于中学益博识,三适何为之自立。对于所失,其更甚,于中学挚友相去愈远,团体班级意念愈发淡泊,人心更多出几分揣测。还有诸多不宜细谈。
岁终会逝,期于不觉中渡……人之言曰:“凡之大学生有而同之常,而非常之大学生有奇之辉。”吾可择庸,然终不可择庸!纵新境渐习,生活徐徐安之。吾亦有新之意,有物已不易,惟“既来之,则安之”。时一人漫无目的漫步校园,校园所有几满眼。不禁问自,四年该如何渡?虽学者则不如初之愿,而吾岂遂甘心逸下?消下?其不应为我!好为度,恶亦度,何不以身之日风风火火。即持此之情与志,吾勉强着,奋着……为爱日惜,其学所喜,吾割,在众感兴之社团里,但择其一加;当回首事,吾不以枉度春而恨,不以碌碌而羞。
这一年,吾知成后之激动,亦感败后之萎靡;放过无忧之笑,流过烦恼之泪。昔人所谓,大学则吾之青春扬,性飞扬,其为吾擢自之训练营,为吾造梦之所……则此,予渐长而,成于吾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