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打卡(116)唐朝官员多寻道问佛为哪样?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译】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已忘言语。

图片来自网络

【背景】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多与方外之人交往,集中有许多赠和尚道士的篇章。这首诗写他寻访道士不遇,于是欣赏山色,看松寻源,而在闲静的自然环境中,领悟了清静的禅理,感到一种与道士神交,与大自然默契的愉悦。

【评】

安史之乱(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后,唐朝盛极而衰,再无中兴之日。

所以说,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766—779年)前后,是个感伤的时代,诗歌已经开始失去盛唐的那种大气雄阔。

中唐的诗作很多反映出这种时代失意、政治苦闷、人世困惑,转而避世追求宁静、冲远、淡泊。

这是与儒家入世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只有穷则独善其身,甚而唯从佛道老庄中寻求心灵的净土。

刘长卿此诗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心声”。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

差不多同时代的韦应物(737-约792),也有一诗《寄全椒山中道士》,大多是如此心志。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详见韦应物:冷斋归隐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01、对别人的赞美欣然接受,并诚心说出感谢。 002、缩小自己,好让周围的人在你身边不会觉得不自在,这是错误的!...
    麋O小鹿阅读 2,144评论 0 0
  • 昨天的文章跟大家分享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讲到了管理者要具备的组织人格,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做决策的时候,要优先考...
    Cindy职业规划师阅读 8,815评论 1 5
  • 初拥时 你娇艳鲜嫩 我日日醉心于你的芬芳 时时回味你的柔美 我倾尽 千般呵护 万般宠溺 仍觉不够爱 后来 我天天忙...
    瓶水之冰阅读 1,49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