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制作出来的巧克力,父母是孩子的工厂,这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所要表达的主题。披着童话的皮,核心却是在讽刺部分父母的教育方式。
电影里旺卡巧克力工厂的拥有者旺卡先生的童年其实也是有阴影的。他的爸爸是牙医,一颗糖都不让他吃,可他的梦想却是当一名巧克力大师。旺卡戴着诡异的牙套离开了家,也带着一身叛逆反骨。他的嘴里甚至吐不出"parents"这个词汇,他对他爸爸的爱,与对他爸爸掌控欲的恨交织在一起,难分难舍。然而他爸爸却在赶走他之后,把所有报纸上跟旺卡相关的消息全部剪下来,有的做成剪报册,有的放在相框里挂起来。
旺卡爸爸一直住在老房子里,所有的邻居都搬走了,只剩旺卡家孤零零的一栋房子,四棱上参差不齐的砖瓦,屹立在一片雪地中央。几十年了,旺卡爸爸一直在等旺卡回家。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如果不是查理一家人让旺卡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是用全世界的巧克力都换不回来的,他和他爸爸,还要多久才能尽释前嫌,重归于好?
电影的重点不在那五个性格迥异的小孩,而在于他们的家庭教育,他们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小胖子的妈妈一直纵容他吃,所以他才会掉进巧克力河,卡到管道里被吸走;爱嚼口香糖的小女孩的妈妈一直让她比赛拿第一,所以她争强好胜去吃那个蓝莓口香糖,变成了大蓝莓;富二代小女孩的爸爸一直对她在物质上有求必应,所以富二代小女孩被扔进垃圾了回收站;沉迷电玩的小男孩的爸爸属于典型的教子无方,让孩子把自己变成了纸片人。在现实里,如果以这四位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只怕会比电影里的孩子更让人讨厌。
和这四位被宠坏的孩子不同,查理家里虽然穷,但是他是个好孩子。查理一家虽然住在一栋歪七拧八破破烂烂的房子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睡在一张床上,每天喝白菜汤,但是他们一家人难得的和谐,穷且开心。一家人陪着他去拆一块巧克力,爷爷把私房钱拿给他买巧克力,都是为了实现他去旺卡巧克力工厂参观的梦想。全世界只有五张的邀请券,他们却几乎都希望查理能拿到。
一般的父母或许会说全世界只有五张券,怎么可能轮得到你。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原本胸怀壮志的年轻人,都是被家里人“成功的怎么可能是你”这种论调扼杀了。只有真正内心强大到和全世界作对的人,成功了以后才能改变家长的看法。
查理的外公在查理提出要用券来换钱来补贴家用的时候劝他说:“钞票每天都有人印,成千上万张。可是邀请券全世界只有五张。去换掉你的脏裤子准备参观吧,我们的生活会变好的”。
日子不会永远坏下去。查理爸爸重新找到了工作,查理去给人擦皮鞋,查理爷爷开始起来做家务。他们的餐桌上也开始有了水果蔬菜,不再只是白菜汤。而查理也做到了最想做的事情:参观旺卡先生的巧克力工厂。最后,被查理一家感动的旺卡先生终于拥抱了自己苍老的父亲,对家庭教育的问题释怀。他为了梦想和家庭对抗,在实现梦想以后,回到家里却发现爸爸其实很爱他,一直在等他。他把凝聚毕生心血的巧克力工厂送给了查理,又重新得到了家庭,这是最好的结局。
孩子是父母制造的巧克力,父母是孩子的工厂。如果不想得到逆反的巧克力,最好不要简单粗暴的用模具来限制孩子的人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掌控欲越强,孩子就会离父母的期望越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