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已被放逐,三年不能再见楚怀王。他对国家竭忠尽智,却被谗言诽谤,把他与楚怀王遮蔽阻隔。他心烦意乱,不知该怎么做才好。于是就去见太卜郑詹尹说:“我对有些事疑惑不解,希望通过先生您的占卜来决定。”郑詹尹就摆正普草,拂去龟壳上的灰尘,问:“先生您有何见教呢?”
屈原说:“我宁可诚恳朴实以效忠心呢,还是迎来送往、巧于周旋来摆脱困境呢?宁可开荒锄草勤劳耕作呢,还是去与达官贵人交游来沽名钓誉呢?宁可直言不讳使自己遭受危险呢,还是去顺从世俗贪图富贵而苟且偷安呢?宁可卓尔不群以保持自己的操守呢,还是阿谀奉迎,强作笑颜,以侍奉楚怀王的宠妃呢?宁可廉洁正直以保持自己清白呢,还是迎合世俗,像油脂那样光滑、像兽皮那样柔软地去趋炎附势呢?宁可像神俊奔驰的千里马那样呢,还是像浮在水中的野鸭随波逐流,以保全自身呢?宁可与骏马并驾齐驱呢,还是追随那劣马的足迹呢?宁可与天鹅比翼齐飞呢,还是去和鸡鸭争食呢?上述这些,哪个是吉哪个是凶,我该舍弃什么跟随什么?现在的世道混浊不清,以为蝉翼是重的,千钧是轻的;贵重的黄钟遭到毁坏舍弃,低贱的瓦釜却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小人趾高气扬,贤明之士默默无闻。唉,还是沉默吧,有谁了解我的廉洁忠贞呢?”
郑詹尹于是放下著草,向屈原致歉说:“尺比寸长,也有它的不足;寸比尺短,也有它的长处。世间万物皆有不完善的地方,人的智慧也有不明的时候;占卜也有难解的问题,神灵也有难以通达之处。请您按自己的心愿,照您的意志办事。我的龟壳和蓍草确实不能预知这些事。”
本文选自《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在楚国民间歌谣基础上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创始人是屈原。汉朝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合编成《楚辞》。“卜居”就是向神灵卜问自己应该怎样处世,表现了他廉洁正直的品行和不与黑暗现实妥协的战斗精神。全文以屈原问卜的散句开篇,以郑詹尹“释策而谢”答语作结,中间以一连串对立设问的韵语贯穿,往复盘旋,富有气势。这种体式,对汉赋“设为问答,以显己意”的出现,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